在荊軻刺秦的過程中 燕太子丹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看我電你
關于荊軻刺秦的事情,很多人都了解,只不過人們的重點可能就放在了荊軻和秦始皇身上,對于其他人的關注度就稍微低了一些。但是,這件事情畢竟不是荊軻一個人完成的,我們還要注意到一個主要任務,也是這次刺殺事件的策劃者,燕國太子丹。燕丹與嬴政小時候都曾經(jīng)在趙國做質(zhì)子,也許會有同病相憐的境遇,但是最終卻鬧出了這樣一件刺殺事件,那么在這件事情中,燕丹又做了些什么呢?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拍節(jié)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后,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wèi)所殺。
在這場刺殺中,我們熟知荊軻,秦王嬴政就不用講了,歷史課本和讀物中對他有非常多的介紹,但是對于太子丹的關注就少了很多。太子丹少年時曾經(jīng)在趙國當人質(zhì),而我們所知,秦王嬴政也曾在趙國做人質(zhì),或許是對于命運相同的感慨,兩人惺惺相惜,成為了好基友,具體好到什么程度,史書沒有記載,從后面太子丹的表現(xiàn)來看,兩人的關系絕對比一般的好朋友還要好。
兩人各自歸國以后,嬴政成為了秦王,而太子丹還是太子,如果各自在各自的國家待著,可能相安無事,造化弄人,太子丹又被燕王喜派到秦國當人質(zhì),而秦王嬴政遇到太子丹以后,對太子丹很冷淡,或者說言語行動中侮辱了太子丹,這讓太子丹因愛生恨,歸國以后發(fā)誓要報仇。對于此段經(jīng)歷《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有記載:燕太子丹者,故嘗質(zhì)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驩。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zhì)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
這里說明太子丹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只對于小事而斤斤計較,他念念不忘的只是曾經(jīng)的發(fā)小嬴政對他的“不善”,這不是一個政治家的表現(xiàn),在政治環(huán)境中,小時候的好基友長大之后成為敵對勢力是非常正常的,太子丹更應該想的是如何讓國家強大,而不是個人的恩怨。對于策劃刺秦王,很難說太子丹只是為了阻止秦國攻燕,某種角度上說有要向秦王報復的心理在作祟,在史書中可以看出,太子丹為報復秦王做了很多努力。
太子丹想保留名聲,對于荊軻的建議要樊於期的人頭換取秦王的信任的做法表達了否定,這是在側面的表達,我去跟樊於期說不合適,你去吧,不管荊軻有沒有領會,荊軻私下去做了樊於期的工作,于是樊於期自刎,荊軻得到了人頭,在這里多說一句,荊軻和樊於期都是太子丹的賓客,太子丹對他們非常的禮遇,而樊於期秦國逃過來的將軍。
而對于樊於期的死,太子丹的表現(xiàn)是: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但是木已成舟,太子丹還是同意了荊軻刺秦的建議??梢娞拥?nèi)心是同意這樣的做法的,只是身為太子,不方便做此事。如果說對于太子丹是心機婊的判斷以上都是猜測,那么太子丹送別荊軻時表現(xiàn)則是個完美的詮釋。
據(jù)《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記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p>
荊軻只是覺得此去兇多吉少,要等待一個朋友,所以沒有出發(fā),太子丹就擔心荊軻不去了,于是用激將法,說如果荊軻你不想去,我就先派秦武陽前往,這下激怒了荊軻,這番話對于刺客來說絕對是個侮辱。于是荊軻沒有等到朋友就出發(fā)了。一句太子遲之,就將太子內(nèi)心的想法詮釋的相當充分,太子丹對于此次刺殺絕對是極力支持和推動,只是因為自己是太子,要愛惜名聲,才做個樣子。
最后荊軻刺秦失敗,秦王怒而攻燕,滅了燕國,為了能夠平息秦王的怒火,燕王喜殺了太子丹,將人頭送給太子丹,太子丹就這樣結束了其一生。
從太子丹的一生的表現(xiàn)來看,可以斷定太子丹:心胸狹窄,毫無政治智慧,因為小事就對秦王記恨一生。做事偏激,刺秦這樣的大事都沒有跟燕王商量。識人不明,派了一個豬一樣的隊友秦武陽給荊軻。是個心機婊,極盡心思要保持自己的形象。這樣的人即使成為燕王,燕國也不會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