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古中國多軍師謀士 國外卻一位也沒聽說過?
主動是病
說到中國古代有很多軍師謀士其實大家也知道的,但是這些人難道就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嗎?其實真正歷史上他們又是另外一種身份的,其實我們好像一次也沒有見到國外有非常著名的軍師謀士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少數(shù)時期和少部分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跟“獨立思想”四個字有一條鴻溝。精英所求的無非是“學得文武藝,報效帝王家”,老百姓更不用說了,有飯吃就行。
正因為大多數(shù)人沒有獨立思想,所以更強調人身依附,有著濃郁的明君情結??墒侨绻錾匣杈趺崔k?那就退而求次,有賢相情結。所以看中國歷史,昏君配賢相簡直泛濫,比如劉禪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在中國曲藝、小說中,這種模式被放大,昏君更昏,賢相更賢。
這個套路放到戰(zhàn)場上,就放大了軍師的作用。中國的傳統(tǒng)曲藝和小說,涉及這類題材,基本都會模式化和傳奇化,強調個人武勇,強調單挑,強調軍師的奇謀妙計神機妙算,強調陣法與破陣……如今大家仍然熱衷討論的武力排名,當年在民間早已盛行,至于多智近妖,可以事先準備錦囊的軍師,更是歷代都有,張良、諸葛亮、徐茂公、苗光義、劉伯溫……
但這些軍師的能耐顯然被夸大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軍中確實設有類似軍師的崗位,但只是起參贊軍機和負責文書的作用,地位并不高,更不可能左右整個戰(zhàn)場。
老百姓熱衷武將的驍勇,有英雄崇拜的意味,進而編造許多單挑故事和武力排名,這個容易理解。那么,軍師又是如何深入人心的?這個跟前面所說的文化有關。
軍師的神奇色彩,其實是權謀的展現(xiàn),而權謀恰恰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最津津樂道的東西,也是老百姓很感興趣的東西。中國從古至今,對權謀都極為看重,相比之下,西方人常因此被中國人笑稱為“蠢”。
但就是蠢蠢的西方,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文明,而熱衷權謀的中國人,只能整出一本《厚黑學》,甚至直到今天,大家看個電視,仍然熱衷骨子里都是權謀的清宮劇。
前幾天單田芳去世,我說評書已經過時,不少人不愛聽這話,但這就是事實。軍師作為傳統(tǒng)曲藝和小說的一部分,就是這種過時價值觀的一個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