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國 王國 帝國三者有著怎樣的區(qū)別?
三分情話
縱觀世界歷史,從古至今世界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國家,但是不知道小伙伴們有沒有注意,在國號的叫法上卻有著不同。就比如說列支敦士登公國、盧森堡大公國、摩納哥公國等等;另外還有叫丹麥王國、尼泊爾王國等等;也有叫做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波斯帝國等等。那么這其中的公國、王國與帝國到底有著怎樣的區(qū)別呢?
公國,是指王國下面的封建制自治國家。公國的元首被稱作大公,這樣的自治國稱為公國。
王國是指以國王為元首的國家,借指有某種特色的領域。當代的王國多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丹麥、荷蘭、瑞典、挪威等王國。
帝國在狹義上用來形容由君主(皇帝)統(tǒng)治的強大國家,廣義上用來形容國力強大的國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國家。
所謂帝國,指的是以皇帝為君主的國家,一般領土廣闊,常常擁有屬國,并在一個文化區(qū)域內占支配地位。
在東亞,則有以中國皇帝為君主的華夏帝國。一般來說,華夏帝國的皇帝只有一個。當中國處于分裂的時候中國可能同時有幾個人自稱為皇帝(如三國時期)。然而,這些皇帝之間一般是不能互相承認的,當其中的一個皇帝向另一個皇帝稱臣的時候,這個皇帝就必須去掉帝號,改稱為王。
政治關系:
國王是最高封建領主,其下有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至此形成西歐完整的封建等級制度。
經(jīng)濟關系:
中世紀的國家是一個松弛的封土集合體,并沒有明確的國界概念。“它的財產(chǎn)權和主權到處相互轉化“。封建領主在其封土內首先明確擁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權,進而在王權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權在地方的權力并將其轉化為同封土一并世襲的私人權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稅收、鑄幣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