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鐵如泥的刀真的存在嗎?古代真有這么鋒利的武器?
比目吻年
我們常常會用“削鐵如泥”來形容一件武器的鋒利,面對一塊鐵,就像是面對一塊泥巴一樣,泥巴當(dāng)然沒有那么堅固,而這種形容就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武器的鋒利。不過,鐵作為一種非常堅固的物品,真的就那么容易把它給削斷了嗎?現(xiàn)代想要做到這種程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真的就有這么厲害的武器了嗎?
劍文化是中國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中華民族正德正身的氣節(jié)。古代有十大名劍:軒轅、湛瀘、赤霄、太阿、龍泉劍、干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這些傳世名兵,有些是真實(shí)存在的,有些卻是文學(xué)藝術(shù)的產(chǎn)物、只活在傳說當(dāng)中。
比如說魚腸劍,就是春秋時期,專諸刺吳王僚的那把“勇絕之劍”。《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專諸的行刺過程:“……專諸置首魚炙之腹中而進(jìn)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首刺王僚?!碑?dāng)然,魚腸劍雖然真實(shí)存在過,但它得名是因?yàn)楸徊卦隰~腹中,不是打造出來就取了這個名。
再比如說干將、莫邪劍,眾所周知,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莫邪兩人也是一對夫妻;不過,這兩把劍只是虛擬演繹的傳說,它們起初被記載在漢代《列士傳》和《孝子傳》中,用在陪襯孝子的故事,但這并不影響兩把劍的名氣,后世常常將它們寫進(jìn)詩詞中。
古代有劍客,也有佩劍的文人。先秦時期,劍更可以作為一種“禮器”,比如說周天子佩劍,士大夫也佩劍,作為身份的象征;《說文》記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則帶劍,無事不得帶劍?!?/p>
劍雖然只是兵器的一種,但它有“百兵之君”的美稱,這可能不僅僅是受從遠(yuǎn)古流傳下來的劍文化影響,還有就是:佩劍這種行為,怎么看都比帶刀、舉錘之類的優(yōu)雅多了。所以在古代,很多文人即使壓根不會武藝,也會佩一柄劍在身側(cè),展現(xiàn)一種渾然天成的貴氣。
因此,劍除了作為對敵的兵器,還可以作為一種裝飾、身份的象征,就像雕琢精美的玉佩一樣,能夠讓貴族不顯山不露水地彰顯身份。在古代,不少有地位的人都對精心鍛造的寶劍十分追捧,而論證它是否為寶劍,有這么一個標(biāo)準(zhǔn)叫“削鐵如泥”。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曾經(jīng)把家傳寶刀拿到街上去賣,結(jié)果碰到潑皮牛二為難,楊志就當(dāng)場表演了“削鐵如泥”的技術(shù),讓圍觀群眾嘆為觀止。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xì)節(jié)?楊志說自己的祖?zhèn)鲗毜丁翱炽~剁鐵,刀口不卷”,但他表演的時候,剁的只是銅錢。
古人對于金屬的認(rèn)知沒有我們這么詳細(xì),也沒有這么普遍。在很多古人看來,與金銀相比,銅和鐵都是差不多的硬金屬,古裝劇中常常能看到有人用牙齒咬銀子,來驗(yàn)證真假,但有誰看到用牙齒咬銅錢的?銅錢拿在手里的感覺就是偏硬的。
用現(xiàn)代的莫氏硬度衡量,黃金、銀的硬度大約是2.5 ~ 3,銅的硬度是3,而鐵的硬度是4 ~5,相比之下,銅明顯沒有鐵那么堅韌,所以在古代,大多數(shù)人賣寶劍寶刀表演“削鐵如泥”時,都是拿一摞銅錢做實(shí)驗(yàn)。稍微花點(diǎn)力氣,用點(diǎn)技巧,一劍或者一刀下去,銅錢就會應(yīng)聲而裂。
當(dāng)然這也看劍的堅硬程度,稍微好一些的劍,都是由不同的金屬混合打造的,只要在硬度這方面做得不太差,劈斷銅錢根本沒問題。人們比較相信眼見為實(shí),口口相傳之下,能砍開銅錢的劍,就成了“削鐵如泥”,但它削的根本不是鐵啊。
刃如秋霜、削鐵無聲,這是用來形容刀劍鋒利度的詞語。自古以來,刀劍一直是戰(zhàn)場短兵的代表,是殺伐利器,能夠見血封喉,奪人命如削草芥,而一把刀劍要要做到如此效果,就要有足夠的鋒利度。
鋒利度,是衡量一把刀劍好壞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之一,如果刃口不夠鋒利,那就失去了作為刀劍的意義,充其量就是一個裝飾品,一個無用的禮器。在一些歷史傳聞和文學(xué)作品中,我們經(jīng)??梢愿Q見神刀利劍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曹操有寶劍兩把,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兩把寶劍皆是砍鐵如泥,鋒利無比。后來夏侯恩的青釭劍被趙云所奪,趙云有了此劍,在曹操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將士五十余人,一戰(zhàn)成名。
《水滸傳》中,楊志有一把祖?zhèn)鲗毜叮彩菢O為難得之物。這把寶刀,可以做到三件事,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楊志沒有吹牛,可潑皮牛二卻不信世上有如此寶刀,百般纏賴,終于惹怒楊志,最后死于寶刀之下,只見楊志手起刀落,牛二一命嗚呼,好家伙,寶刀果然是滴血不沾。
無論是曹操的青釭劍,還是楊志的家傳寶刀,都是小說中的產(chǎn)物,是作家杜撰出來的,現(xiàn)實(shí)中有沒有這樣“削鐵如泥”的刀劍?
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過衡量的標(biāo)準(zhǔn)不一樣,古代常說,刀劍要能切金斷玉,吹毛斷發(fā)才叫鋒利,現(xiàn)代,如果要判斷一把刀或劍鋒不鋒利,會有削紙和砍草席、砍毛竹來測試的。
為什么要用這些看似簡單的測試來證明刀劍的鋒利度呢?簡單來說,就是時代一直在變化,人們生活中,對于傳統(tǒng)刀劍的鋒利度并沒有太大需求,同樣的,也是為了防止誤傷,刀劍如果能達(dá)到削紙的鋒利度,那就算很鋒利了。
同樣的,一把刀劍如果能夠具備砍鋼筋不傷刃,已經(jīng)算是一把好刀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