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后趙國戰(zhàn)斗力大增(為何在長平之戰(zhàn)一敗涂地)
承嗣
胡服騎射,不但不是讓士兵脫離生產,反而是讓大量青壯年男子回歸生產,趙國滅中山后,吸引的大量林胡婁煩青壯年男子以傭兵形式為趙國作戰(zhàn),戰(zhàn)國時代男子平均壽命不到三十,而馬上騎兵的訓練需要脫產,原本就是草原民族的婁煩林胡人很容易騎上馬就能作戰(zhàn),而趙國原住民三五年勉強只是騎馬步兵而已。胡服騎射的本質不但為趙國加強了軍事,而且減少的青壯年回歸生產為趙國增強了農作物產量。而這一切和原本趙國老牌貴族的利益相背離,這也是為何沙丘之變時,幾乎沒有任何本國高層對趙武靈王支持的根本原因。
戰(zhàn)國時還未發(fā)明馬鐙,故當時的騎兵雖為精銳,但也只是負責輔助戰(zhàn)斗,遠遠沒有達到單獨作戰(zhàn)的標準。故當時的趙國軍隊引以為傲的,依舊是步兵。兵源的話,一是郡縣征兵制,二是募兵制。趙軍兵種結構合理化,邊民組成騎兵,機動性強,弓馬騎射水平高于秦軍,傳統(tǒng)農耕區(qū)百姓組建重甲步兵,車兵,全面調動百姓參軍,名將廉頗,趙奢,李牧,龐煖,樂毅將門等高級指揮加持,趙國國勢大增,東滅中山國,進軍齊,燕,奪燕代地,云中,大敗齊軍,南聯(lián)合韓,魏,全力防范秦軍東擴。
趙國的胡服騎射也就到沙丘之變,沙丘之變之后公子成手握重權,不久死之前把權利交給了李兌,李兌專權排賢妒能,很多名將都排擠出趙國,最出名的趙奢,樂毅等。趙惠文王時期肥義死后,重用的是趙人。到了趙孝成王時期就重用公族,比如韓國獻上黨與趙,趙孝成王只是招了平原君趙勝與趙豹來商量。
長平之戰(zhàn),趙國的騎兵不是很多,不然用騎兵對付秦軍或較好,且后來長期被李牧帶領防御邊境匈奴,且即使有雇傭兵,也應該不是很多,數(shù)量及忠誠度問題,李牧死后,應該并沒有記載手下叛亂,且部隊也沒有戰(zhàn)斗中優(yōu)勢,當然將領重要,還是秦國改制徹底些,名將眾多,士卒敢戰(zhàn),戰(zhàn)略沒有失誤,且取得四川作為基地。
趙軍斷糧40多天,不僅戰(zhàn)馬早就宰殺光了,死尸都吃光了,老弱病殘的傷兵都被吃光了。堅守待援沒有等來援兵,最后只能拼死突圍。到了人吃人的絕境仍然沒有發(fā)生嘩變,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趙括的軍事才能,絕非紙上談兵的庸才,否則早被副將殺而取代了。
趙括一是缺乏實戰(zhàn)經驗;二是情報失敗,一直把秦軍主帥當王龁來打仗;三是沒有糧食了,沒有時間讓他尋找最佳戰(zhàn)機,只能硬著頭皮速戰(zhàn)速決;四是白起太強了,不是趙括太弱,而是白起太強了;五是,天時地利人和方面,趙國均處于絕對弱勢,天時沒有時間了,地利秦軍居高臨下,山谷溝壑之地,不利于趙軍精銳騎兵作戰(zhàn),兵力方面秦軍遠多于趙軍。
長平之戰(zhàn),第一階段秦中更胡傷瘀與之戰(zhàn)對陣趙名將趙奢損兵八萬,趙就算勝損兵也要五萬。第二階段秦將王龁對陣趙名將廉頗,廉頗承認秦軍以少勝多,秦占上黨。秦趙對陣三年秦攻趙守,秦趙各損兵五萬。第三階段,秦戰(zhàn)神白起率55萬秦軍對陣趙將趙括率45萬趙軍。秦軍損兵十萬,趙軍戰(zhàn)損二十萬外加餓死重傷無醫(yī)治五萬共損兵二十五萬,降二十萬。趙軍陣地戰(zhàn)打不過秦軍,秦:趙戰(zhàn)損2:3。白起率秦軍靠山包圍趙軍,地利優(yōu)勢在秦。綜合1.2.兩點,白起秦軍對陣趙括趙軍戰(zhàn)損比1:2,也就是秦軍損兵十萬趙軍戰(zhàn)損二十萬。綜合三階段秦國損兵23萬,趙國損兵5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