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到曹營后是不是真的一個計策沒有獻?
殺死庸碌
說到徐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這個歇后語了,那么很多人要說了這個事情其實真的有意思,背后的故事也是讓人看得非常的嘆息,但是其實有人要問了,徐庶竟然已經(jīng)去了曹營了,那么為什么不既來之則安之呢?就去成就曹操得了,但是話說徐庶還是一言不發(fā)啊,那么這個一言不發(fā)到底是不是真的?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揭秘看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直接證據(jù),只能合理推測。
《三國志》中,沒有徐庶的傳記。這也不奇怪,那個時代英雄人物太多,關(guān)張趙馬黃尚且要合為一傳,更何況是徐庶。
到了曹營之后,是不是真的沒有獻過一策?
我們可以從他投奔和離開劉備的情形,以及在魏國的官職機遇,略窺一二。
一、徐庶是主動離開劉備,進入曹營的。
與三國演義不同,曹操并沒有費盡心機去,以徐庶老母相威脅,騙得徐庶前來效命。相反,可能曹操并不知道徐庶這個人。
曹操南征荊州,在長坂坡追上劉備,一場混戰(zhàn)中,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一同被俘的還有十多萬百姓。由此可知,曹軍并不是沖著徐庶來的??墒切焓懿涣税?,抓了我的老母,這還了得,老媽不在了,我還活個什么勁。于是向劉備告辭,徑自來到曹營,投靠了曹操。當(dāng)時劉備丟盔棄甲,全軍覆沒,徐庶在這個時候投靠曹操,名義上是為老母盡孝,但在忠義大節(jié)上卻是有虧。
那么曹操呢?恐怕只當(dāng)徐庶是個普通的學(xué)士,并不會太過重視。畢竟投靠他的人實在太多。官至更高、名頭更響的一抓一大把,又怎會在意一個小小的徐元直。接納他不過會表現(xiàn)海納百川、思賢若渴的態(tài)度,曹操手下謀士如云,原本也不指望徐庶出什么好點子。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恐怕內(nèi)心還防著徐庶呢。
二、從官職看,徐庶在曹魏長期不得志。
《魏略》記載,徐庶在曹魏后最高的職務(wù)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中郎將是由中郎演變而來。最開始設(shè)置中郎一職的秦朝,隨后在西漢時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將以統(tǒng)領(lǐng)皇帝的侍衛(wèi),隸屬光祿勛。說起來,這中郎將原本是有實權(quán)的大官。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于將軍并不常置,有戰(zhàn)事時才冠以統(tǒng)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wèi)隊,屬光祿勛管轄。
但是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反而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而御史中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職,簡單說就是御史大夫的助手。御史大夫,我們都知道,就是彈劾百官的。沒什么權(quán)力,又得罪人。偏偏徐庶還只是個助手。
從徐庶在曹魏的官職就能看出來,他在魏國是沒有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他的老朋友諸葛亮對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不禁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二人,一個是是說好友石韜,一個就是徐庶。
徐庶不被重用,我們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徐庶投奔曹操時機不對。
雪中送炭遠勝錦上添花。徐庶投奔曹操之時,曹操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整個北方,謀士如云,已經(jīng)形成了高效的參謀集團,多一個他不多,少一個不少,當(dāng)然不會重視。
二、徐庶可能遭到排擠。
徐庶在荊州多年,與曹魏集團重臣素?zé)o往來,難保不會遭受排擠,郁郁不得志。
三、徐庶心念蜀漢,不愿為曹魏效力。
徐庶早年間曾做游俠,為人仗義豪放。即便后來折節(jié)向?qū)W,心中的豪氣也許還在。自他投奔劉備之后,被尊為座上賓,言聽計從。這般恩遇,想來徐庶一直感念在心。投靠曹魏,心中依然覺得虧欠,不為曹魏做貢獻也算是報效劉備的一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