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在袁紹手下時 為什么沒能得到重用?
愛在哭泣
張郃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曹魏一方的名將了,尤其在街亭一戰(zhàn)中,大敗馬謖,令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斬首,深受諸葛亮等人的忌憚。然而在跟隨曹操之前,張郃也跟隨過袁紹,而且當(dāng)時袁紹的手底下有非常多的能人異士,可是,張郃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為何偏偏袁紹就是不肯重用他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袁紹作為北方諸侯之一,從冀州開始,勢力迅速的擴(kuò)大,擊敗公孫瓚之后,坐擁四州之地,兵馬數(shù)十萬,戰(zhàn)將不少,其中麹義、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名將備受關(guān)注。然而在額袁紹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顏良文丑能夠獨領(lǐng)一軍,而張郃卻只在中軍待命,為什么袁紹非常重用顏良文丑,而不重用張郃?
要知道,張郃是在韓馥出讓冀州后,效力于袁紹,而且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zhàn)功,而顏良文丑卻只是勇將,沖鋒陷陣還行,卻無太大的謀略,連袁紹的首席軍事沮授都說,顏良不可單獨領(lǐng)軍,最后在官渡之戰(zhàn)期間,顏良文丑都陣亡,而張郃卻投降了曹操,成為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將,論勇猛、謀略、治軍、做統(tǒng)帥,都不是顏良文丑可比,被曹操比如為微子和韓信。
相比之下,張郃如此優(yōu)秀,為什么得不到袁紹的重用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袁紹自以為是,識人不明。
袁紹雖然號稱北方最強(qiáng)大的諸侯,勢力最強(qiáng)大,但是卻有著根本性的缺陷,那就是自以為是,識人不明。《三國志》說,袁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內(nèi)多忌害?!避鲝獎t說他“貌外寬而內(nèi)忌,任人而疑其心”。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袁紹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風(fēng)流儒雅,風(fēng)度翩翩,和藹可親,寬以待人,但是骨子里面是猜忌別人的,是忌妒別人的,是很刻薄、很尖刻的,很狹隘的。
先不說張郃,就連田豐、沮授這樣的一流謀臣,都不善于利用,從而導(dǎo)致屢次被曹操擊敗,最終兵敗如山倒。顏良文丑,什么時候投靠袁紹的不知,但是在攻打公孫瓚的時候,應(yīng)該是還沒有投靠的,所以其立功不多,但是憑借其勇武就獲得了袁紹的信賴,可想而知,袁紹在人才任用上,多么的荒唐。
第二,張郃并非袁紹的嫡系。
張郃,本是是韓馥的部下,袁紹又并并非明主,骨子里面是猜忌別人的,畢竟當(dāng)初的麹義也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反了袁紹,最終被袁紹暗殺,張郃也就不是那么信任了,自然就不會太重用。
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袁紹放著良臣賢將不用,偏偏重用郭圖,逢紀(jì),顏良、文丑之輩,一個很好的局面,就這樣輕易的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