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常遇春這些草根出身的人為什么會精通兵法?
空襲的夢
說到精通兵法這件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啊其實還是有蠻多的意思的,因為會這些的人一定都是很有學問的吧,那么最近不少的網友也說了,其實不僅僅是這樣的,因為話說徐達、常遇春這樣的草根他們也是非常的熟悉兵法的,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揭秘看看吧,感興趣的可一定別錯過了!
這個問題的邏輯,本身就很有問題:誰說草根出身的人,就不能精通兵法?這個邏輯的可笑之處,也像極了職場上常有的一類風涼話:某某人不是科班出身,某某人學歷不行,他憑什么這么成功?
回到問題里的兩位“草根”身上,同是苦出身的徐達與常遇春,確實沒機會接受任何專業(yè)軍事教育,卻多次打出載入史冊的經典戰(zhàn)役,其水準何止是“精通兵法”?簡直是用兵得心應手的“兵法牛人”。為何會有如此神奇場面?明朝開國頭號戰(zhàn)將徐達的一生戎馬,就是最好回答。
與從小一起放牛的“發(fā)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徐達也是百分百的農民出身,一直老實巴交種地到二十一歲,直到被元朝坑爹統(tǒng)治折騰得活不下去,這才憤然抄家伙跟著朱元璋造反。但莫說兵法韜略,就連馬步武藝戰(zhàn)陣這些“入門學問”,參軍前他都半點不懂。完全是靠著驚人的天賦,在一次次慘烈大戰(zhàn)里沖殺出來,成長為指揮千軍萬馬的戰(zhàn)將!
但是在成為名將的過程里,比運氣和天賦更重要的,卻還有徐達身上,這幾樣關鍵的素質,首先一條,就是原則。
無論是做一個苦農民,還是后來橫掃天下的一代戰(zhàn)將。徐達永遠被人敬重的,就是他鐵一般的原則。以《明史》的形容說,徐達帶兵時,只要士兵吃不上飯,他也絕不吃飯。一生位極人臣,全家卻常年擠在破舊小房子里。大軍所過之處,嚴禁害民擾民。以明太祖的贊嘆說,簡直是“忠正無疵”。如此原則堅定的人,就像一塊火熱的烙鐵,帶著千軍萬馬,都能跟他一起燃。多高深的兵法,當然都能正確打出來。
而比原則更叫人敬重的,更有徐達終其一生的好學。
雖然并非軍事科班出身,但從踏上戰(zhàn)場第一天起,出生入死的徐達,學習的熱情就是從來攔不住。以《明實錄》的形容,早年參軍起,每次打完仗都要復盤,別管勝仗敗仗,都要討論明白才行。特別是敗仗,教訓更是記得十分牢。后來平步青云,好學精神更是飆升,軍中養(yǎng)了大批儒生,但凡有時間,就跟人討論兵法學問。每次打完打仗,更是經?!皢诬嚲蜕帷?,召集謀士一談就是一天。
這位早年書都沒怎么讀的戰(zhàn)將,就是靠這樣的笨功夫,把多少曾經晦澀難懂的謀略學問,記到爛熟于心。
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學得滿肚子兵書后,徐達也絕不拘泥于兵法,特別是1368年,統(tǒng)領二十五萬大軍的徐達,開始那場改寫中國歷史的北伐大業(yè)后,他登峰造極的韜略水準,更是大放異彩:太原之戰(zhàn)里,面對擴敦帖木兒十萬鐵騎的挑釁,他并未如元朝騎兵盤算的那樣整軍決戰(zhàn),相反出其不意夜襲,一戰(zhàn)團滅敵軍。后來的定西大戰(zhàn)上,他更沒像敵人以為的那樣,會匆匆救援大都,反而調轉槍口直撲定西,一場沈兒峪大戰(zhàn),徹底奠定北伐勝利!
每一戰(zhàn),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戰(zhàn)將,卻以他扎扎實實的帶兵用兵,還有關鍵時刻不按套路出牌的風格,把多少兵法智慧變成怒濤攻勢,叫曾經天下無敵的元朝騎兵大敗虧輸。那些自詡長于馬背上,卻一次次被徐達揍得全軍覆沒的元朝貴族們,或許也心存這樣抓狂的念想:沒什么草根出身的徐達,這么精通兵法?
因為無論用兵,還是任何一個行業(yè),學習,都不止是學堂里哪一節(jié)的事情,而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與堅定的原則,找準正確方向,時時苦學不輟的考驗。徐達一生大師級的兵法韜略,正見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