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貝勒分別是誰?貝勒爺屬于什么職位?
懷裏藏嬌
清初四大貝勒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登基為可汗是,分封的四位貝勒爺,也是當(dāng)時除了清太祖權(quán)利最大的四人。其中四貝勒就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等皇太極登基稱帝以后就同其他三位貝勒共同執(zhí)政。不過一山容不得二虎,四虎就更不用說了,起初其他三位貝勒仗著自己是皇太極親王,對宮中大事一直都抱有己見。直到1629年,四大貝勒的舊制被徹底廢除,同時皇太極也出臺新政抑制了八旗的特權(quán),這樣才能使他的皇權(quán)更加穩(wěn)固。
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曾經(jīng)規(guī)定親王一子封親王,余子封郡王??ね跻蛔臃饪ね?,余子封貝勒。貝勒之子封貝子,貝子之子封鎮(zhèn)國公,鎮(zhèn)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zhèn)國將軍。其后又有所修改。由此,在順治皇帝在位時,貝勒是地位較高的爵位。不過,和清朝初期,更嚴(yán)格的說是后金時期比起來,后者時期的貝勒更加尊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就設(shè)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對于這四大貝勒來說,地位實(shí)際上就是親王一樣。那么,問題來了,清朝“四大貝勒”最后都是什么結(jié)局呢?
一
首先,在努爾哈赤在位時,因?yàn)檫€沒有稱帝,也即只是稱汗,自然也就沒有冊封親王了。在此基礎(chǔ)上,對于當(dāng)時的“四大貝勒”,就相當(dāng)于清朝后來的親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但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對于清朝四大貝勒,皇太極排在最后,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就皇太極來說,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侍珮O在位時,清朝整體實(shí)力不斷增長,為之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chǔ)。公元1643年,在清朝入關(guān)前夕,皇太極這位皇帝突然去世。
二
其次,就大貝勒代善來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名列四大貝勒之首。清太祖努爾哈赤逝世后,代善等貝勒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不過,雖然支持皇太極即位,但是,就后者來說,卻一直在打壓大貝勒代善。公元1637年,皇太極這位皇帝斥責(zé)了大貝勒代善,后者逐漸賦閑家居,不問朝政。由此,在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期間,大貝勒代善受到了不小地壓制。等到皇太極去世后,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公元1648年,大貝勒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因?yàn)橹С只侍珮O、順治皇帝即位,所以,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乾隆皇帝,都對大貝勒代善進(jìn)行了追謚或者追封。
三
再者,就二貝勒阿敏來說,相對于大貝勒代善,其在清朝歷史上的名氣相對較低。不過,二貝勒愛新覺羅·阿敏也是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領(lǐng)。清太祖努爾哈赤年間,二貝勒阿敏曾參與薩爾滸、滅葉赫、克沈陽、遼陽等戰(zhàn)役。皇太極建立清朝后,二貝勒阿敏繼續(xù)率軍和明朝大軍作戰(zhàn)。不過,天聰四年,因阿敏棄城投降,皇太極大怒,召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公元1640年6月,清太宗皇太極囚禁了二貝勒阿敏。這一年的十一月,二貝勒阿敏病逝于獄中。值得注意的是,皇太極并沒有趕盡殺絕,愛新覺羅·阿敏有子六人,除了愛爾禮獲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四
最后,就三貝勒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來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和多爾袞一樣,年少時的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就開始征戰(zhàn)沙場,并立下戰(zhàn)功,這也是其能夠受封為和碩貝勒愿意之一。公元1620年,三貝勒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受命追擊明朝大軍,直至渾河。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后,三貝勒莽古爾泰繼續(xù)和明朝大軍交戰(zhàn),并屢立戰(zhàn)功。公元1632年,40多歲的愛新覺羅·莽古爾泰病逝。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貝勒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去世后,因?yàn)榻野l(fā)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此外,除了四大貝勒之外,在清朝初期,還有四小貝勒之說,分別是大貝勒阿濟(jì)格,二貝勒多爾袞,三貝勒多鐸,四貝勒濟(jì)爾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