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為什么只有清朝百官要下跪?
感情的過錯
歷史上有些東西不是越發(fā)展就越進步,也是有倒退的可能性的。例如在古代,唐朝的時候官員可以坐著和皇帝商討國事,到了宋朝可以站著,但是明朝時期就只能下跪了。其實最早皇帝和群臣百官的關系更像是朋友,因為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但是發(fā)展到一個穩(wěn)定的時期可能就不需要這層關系了,大家還是君是君、臣是成,朋友肯定是做不成了。
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們坐著,宋朝時得站著,明清時需下跪,這是文化的進步還是倒退了。
我國古代的官員上朝方式,一方面體現(xiàn)著禮儀制度的發(fā)展,一方面體現(xiàn)著皇帝和大臣關系的演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的文明肯定是在不斷地進步的。文明的進步或倒退,是從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來說的,是從整體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變化來看的,但僅從官員的上朝方式并不能說明文化文明的進步或倒退。
先秦時期的君臣關系屬于二元關系,也就是一種朋友關系,可以坐而論道、促膝長談,并能“士為知己者死”,君臣關系相對平等。再有,當時沒有高桌大椅,人們都是席地而坐,正規(guī)的坐姿就是雙膝跪席,所以,坐著和跪著差不多。行禮時不過是挺直上身,再配以手、頭部的動作,如作揖、稽首、頓首等,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而對方也須還禮答謝。這個時候的跪拜禮并沒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
西周開始的分封制,皇帝與諸侯共有天下,故較為平等。
分封制之下,由于分封的諸侯為天子的兄弟和親戚,本身是親人關系,所以關系比較融洽,地位比較平等。分封的目的,也是共享天下,共治天下。
所以,他們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都是坐著的。君臣間面面對坐,膝蓋碰著膝蓋長談。
清朝時,專制皇權達到了頂鋒。以軍機處的設立為標志,清朝基本把大臣們都當奴才看,既然是奴才,那么,怎么可以見著主子不下跪呢,所以就由坐著,改為跪著了。
宋太祖趙匡胤改變了君臣朝堂議事的禮儀,大臣不能坐了,只能站著。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禮樂崩壞。儒家治國思想在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不起任何做用,臣殺君,父殺子。所以宋太祖建國后,為了消滅這種現(xiàn)象,就“杯酒釋兵權”削弱了節(jié)度使的權力,軍權收歸中央,又重文抑武。加強皇權。宰相趙普雖然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宋太祖就改了其中君臣之禮的部分。后來,宋朝的大臣朝見君王時就只能站著了。實際就是皇帝的權力越來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