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是一個怎樣的人?馮道的官場之術(shù)有何特別之處
困你的牢籠
馮道應(yīng)該是歷史上效力過皇帝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人。馮道活動于五代十國,他先后經(jīng)歷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總共效力過10位皇帝,堪稱“官場不倒翁”。馮道出生于耕讀之家,意思是既耕田務(wù)農(nóng)又讀書學(xué)習(xí),所以馮道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于讀書的習(xí)慣,十分善于書寫文章。很多人好奇馮道的官場之術(shù)到底有何特別之處,能讓他在面對十位不同的帝王時,始終能夠屹立不倒,那下面就來了解看看吧。
馮道身處在五代十國這樣戰(zhàn)亂的時代,從四十五歲拜相開始,一直到七十三歲過世,都在朝廷里,為皇帝服務(wù),套一句現(xiàn)代人的話,馮道是政壇的常青樹,是永遠不倒的。
觀察馮道的一生,有下列三點可以概括,姑且稱為馮道的官場術(shù)。
一、馮道的官場術(shù)
第一點:當(dāng)今皇帝剛剛下臺,篡位者還在城門外,馮道會不顧舊朝廷,帶文武百官擁護新皇帝登基。
第二點:無論新皇帝是誰,馮道都會送一本他親手抄寫的《貞觀政要》,并講解治國、為民服務(wù)之道,有的皇帝根本不理會,但馮道不管,仍照送不誤。
第三點:不管皇帝是否能受建議,不管皇帝的政策是否得宜,馮道將吾王英明掛在嘴邊,這對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而言非常重要。
以上三點可說是馮道縱橫官場三十年的葵花寶典,在當(dāng)時有很多人對馮道的行徑不以為然,以后的史家對他的評價也非常不好,例如宋朝司馬光,評他道德如此,不足以取,明代王夫之,評馮道是藏奸的可恥之徒。更有人說五代是一個最無恥的時代,而五代最無恥的官吏就是馮道。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那是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如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像馮道這樣,舊皇帝過世、下臺、逃跑,便趕緊服事新皇帝,不符合儒家忠君的思想。在古代,皇帝就是頭家,官是皇帝派的,就應(yīng)該效忠到底,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
二、人民才是馮道的頭家
馮道曾作詩說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但教方寸無諸惡,豺狼叢中也立身
做好事,指的是要為老百姓服務(wù),他認為只要不做壞事,不管環(huán)境多么險惡,多么困難,在官場上立足又何妨。這種勇于面對逆境,不逃避的精神,是非??扇〉摹?/p>
馮道拜相之前,在后唐莊宗李存勖的手下做事,后來父喪回家奔喪兩年,返京途中得知叛軍進入京城的消息,當(dāng)時有人勸他應(yīng)等情勢明朗后再決定去向。
但馮道拒絕,他認為,既然我是以現(xiàn)任官員的身分請假,皇帝召我回去,我就必須回去。由此可以看出,馮道并非不忠之人,他還是謹守君臣之道的。
馮道第一次拜相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他第一次把《貞觀政要》送給了李嗣源。《貞觀政要》是唐太宗施政的總紀錄。馮道告訴李嗣源施政的基礎(chǔ)是廉政、愛民如己,只有國內(nèi)維持和平,人民的生活才會幸福,馮道要皇帝效法唐太宗,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多替老百姓做事。由這件事來看,馮道非常忠于職位,因為他是宰相,必須克盡宰相的職責(zé)。
后唐末帝李從珂嫌馮道是書呆子、老頭子,一上臺便獻《貞觀政要》給他看。便派他到同州擔(dān)任地方官,馮道不罵皇帝,不抱怨,能努力于地方建設(shè),將自己的薪水拿出來,協(xié)助地方修筑河堤。
三、孟子的第一信徒
孟子有句話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種輕君重民的思想,與帝王的利益相沖突,因此幾千年來孟子都不受儒家的歡迎。馮道所作所為,卻隱然合乎孟子的民本思想。幾千年來的宰相,也只有馮道有這種胸襟,可以說,馮道是孟子的第一信徒。
馮道以特使的身份,代表石敬瑭出使到契丹,去割讓燕云十六州,被罵為賣國賊。但馮道自己的想法呢?
不與北方的強國修好,國家就不得安寧,百姓就要遭殃。
萬一北方的強國打下來,不只十六州,全國都會完蛋,都會陷入不確定狀態(tài),那民眾的生活就會更苦,所以馮道認為我去當(dāng)特使,我去割地,基本的宗旨還是希望求得和平,為民眾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