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的年號為什么沒有避諱"道光"?
懷裏藏嬌
我們都知道,古代一直都有一個“避諱”的說法,后輩人是不能使用先人使用過的名字里面的字的,這也就造成很多古書里面出現(xiàn)一些讓很多人有的時候不太能看的明白的名字。因為避諱,所以古人經(jīng)常會改動一些字。但是清朝時期,光緒皇帝的年號光緒,為什么沒有避諱道光皇帝的道光?年號需要避諱嗎?
1.實際上,中國古代,最主要避諱的是帝王、長輩的名字而非年號。
小時候讀唐詩,有一件事記得很死。詩鬼李賀被人妒才,考進士時,有人指出,進士的“進”與他父親李晉肅的“晉”同音,該避諱,李賀你沒資格考進士,否則就是不孝。李賀氣極而走,終未成進士。
但是,避諱名字,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做好。明人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篇》里記載“避諱”時如此寫到——
古來帝王避諱甚嚴……而建文年號,音同御名,舉朝稱之凡四年。何以不少諱也?至建文二子,長名文奎,次曰文圭,其音又與“炆”字無少異,又可也?豈拘于太祖所定帝系相傳之二十字耶?似亦宜變而通之。當時方、黃諸大儒在事,紛紛偃武修文,何以不議及此?
意思是,建文帝名朱允炆,名字與年號重合;而他的兒子又叫朱文奎,朱文圭,跟炆讀音相似,也沒有避諱。那時方孝孺等大儒都在,為何沒人提出來?看來,有些事能變通就別瞎梗著。
2.至于年號,一則理論上無需避諱,二則當然最好也是搞出點新鮮玩意,別跟人家的重了。雖然那時沒有知識產(chǎn)權一說,但原創(chuàng)的總比無意中“抄襲”好啊。
但事情就是那么有趣。沈德符說到,“古來紀年多有犯重復者。即本朝亦有之,如永樂、天順、正德、皆是也”。明成祖朱棣的永樂年號,十六國時前涼桓王用過,宋朝方臘用過,五代南漢循州農(nóng)民起義軍張遇賢也用過……
天順呢,則更有趣了。元朝只做了一個月皇帝的阿速吉八所用的年號,就是天順。
如果說這個130年前蒙古人用過的年號隔得太遠,扶朱祁鎮(zhèn)復辟的“石亨輩俱武人”,只想取個“美名以彰天眷”,沒有能力去考證;可就在明英宗重登皇帝前一個多月,被押到京城凌遲處死的叛賊李珍,僭越“筑臺偽稱皇帝”時,掛起的就是“天順”這個年號。
也就是說,明英宗竟然用了一個“萑符(古稱盜賊)小寇”想到的詞。你說搞笑不搞笑?
3.列位,選年號,看來真是個技術活,又要好聽,又要有寓意,又要沒人用過……幾者要碰到一起,實在不容易。
沈德符認為,萬歷年號,就取得很好,“惟今上所紀最新而確。即今御歷久長,如川方至,業(yè)已應之”。之所以能如此,“蓋時高、張二相,學問自勝前人也”——都是高拱、張居正有學問,所以才能搞出這么好的年號來。
中國如此,日本也是如此。他們的年號,多數(shù)來自中國古書,很多直接照搬中國年號。而且,日本一次性就取很多年號,下一位天皇即位,就從中選一個。有些替補了很多年,才終于被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