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亚国产电影一|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男女性高爱潮是免费国产|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免费

  • <td id="6yqwu"></td>
  • <td id="6yqwu"></td>
    <button id="6yqwu"><samp id="6yqwu"></samp></button>
  •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整理

    乙酉子

    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元素,是理解作者思想和詩歌背后文化意蘊的關(guān)鍵。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一定會對鑒賞詩歌有很大幫助。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整理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就古典詩詞而言,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以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對之進行多維解讀,是鑒賞詩歌的鑰匙之一。所有總結(jié)這些規(guī)律,對幫助我們理解古詩的思想情感有著積極的意義。這種總結(jié)有兩種方法:一是由形象出發(fā)總結(jié)情感,二是由情感出發(fā)總結(jié)形象。
    (一)樹木類
    1.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節(jié)貞”等特點,用以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yǎng)。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子、竹林深為隱者所愛。3.楊柳,“柳”諧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風(fēng)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故古人常折柳送別。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即取此意。將別情用柳化成形象語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鈴》中寫道:“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以楊柳岸配合曉風(fēng)、殘月等意象,把自己與情人分別的凄慘之意描繪得淋漓盡致。4.梧桐,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離情別緒孤獨憂愁的象征。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6.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晉書》:“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權(quán)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xiàn)之》:“握蘭中臺并,折桂東堂春。”7.懷桔,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曰:‘欲歸遺母。’術(shù)大奇之。”唐人張祜《送魏尚書赴鎮(zhèn)州行營》詩云:“伍員忠是節(jié),陸績孝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yǎng)親》:“下馬人門懷桔拜,身今卻在白云邊。”
    (二)花草類
    1.紅葉,傳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jù)唐人范攄《云溪友議》:相傳唐人盧渥從宮墻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后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后來借指以詩傳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懷》:“無情紅葉偏向御溝流,詩句上分明永配偶,對景觸目恨悠悠。”2.黃葉,秋風(fēng)蕭瑟,落葉飄零,常給人凄涼孤獨之感,故古典詩歌中黃葉常常指凋零或美人遲暮之意。王勃《山中》:“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劉長卿《酬李穆見寄》:“欲掃柴門迎遠(yuǎn)客,青苔黃葉滿貧家。”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溫庭筠《送人東歸》:“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3.采薇,借指隱居生活?!妒酚?middot;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懷》:“舉才天道信,首陽誰采薇。去去荒澤遠(yuǎn),落日當(dāng)西歸。”后來也表現(xiàn)堅守節(jié)操。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4.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5.芳草“芳草”意象的運用,遠(yuǎn)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屈原所作《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發(fā)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寓含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nèi)蘊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如孟浩然《留別王維》:“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蘇軾《蝶戀花》:“天涯何處無芳草。”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晏殊《玉樓春》:“綠仰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古典詩詞中常以遠(yuǎn)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喻離別的愁緒;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故也表達(dá)對遠(yuǎn)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榮,也常惜時,嘆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于死亡的焦慮、憂傷。詩人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唐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元無名氏《朝天子•廬山》“客去齋馀,人來茶罷,嘆浮生指落花。楚家、漢家、做了漁樵話”。7.菊花,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dá)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8.梅花,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fēng)布遠(yuǎn),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表現(xiàn)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9.蓮,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dá)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子”即“憐子”,“清如水”象征愛情的純潔。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dá)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guān)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10.詠絮,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于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唐人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據(jù)劉義慶《世說新語》:“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公大笑樂。”另見《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東晉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其叔父要求比擬白雪,謝郎謂空中撒鹽,而她答以柳絮因風(fēng)起,深得謝安賞識。后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都t樓夢》(第三回):“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詠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詠詩才華。11.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素來是純潔、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蕭衍的《子夜四時歌》“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色同心復(fù)同,藕異心無異。” 此首以蓮藕為喻,寫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結(jié)同心,永遠(yuǎn)相愛。
    (三)鳥獸類
    1.杜鵑,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子規(guī)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dá)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xiāng)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dá)哀怨、凄涼或思?xì)w的情思。2.燕子,燕子屬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nèi)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寓情之豐富,非其他物類所能及。(1)表現(xiàn)春光的美好,傳達(dá)惜春之情,如歐陽修《采桑子》:“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韋應(yīng)物《長安遇馮著》:“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2)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傳達(dá)思念情人之切,如《詩經(jīng)·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等。(3)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如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張炎《高陽臺》:“當(dāng)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如唐代郭紹蘭《寄夫》:“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馮延巳·《蝶戀花》:“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張可久·《塞鴻秋·春情》:“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曹雪芹《紅樓夢》:“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3.鷓鴣,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yuǎn)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4.寒蟬,寒蟬(秋蟬)是悲涼的同義詞。唐人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cè)”(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dá)這樣的情思。5.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xì)w》:“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xì)w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zhuǎn)。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fēng)”(宋人戴復(fù)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6.夢蝶,《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后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游《冬夜》詩云: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7.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即以雙鯉借代遠(yuǎn)方來信?!抖鼗颓釉~·魚游春水》:“鳳簫聲絕沆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云山萬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無雙鯉跳躍,其實是指千里之外,煙波浩淼,音信全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寫的也是睹物(雙鯉魚)思人。8.莼羹鱸膾,指家鄉(xiāng)風(fēng)味。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xiāng)之情。例如:辛棄疾《泌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徐自華《慧僧先生解職歸見》:“轉(zhuǎn)瞬西風(fēng)又起,忽搖動莼鱸鄉(xiāng)思。”9.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计湓戳?,“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ú,勞苦)勞。“詩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后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ě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10.青鳥,青鳥是傳書的信使。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一只先被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11.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 陸游《秋思》“利欲驅(qū)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樣含有飄零之意。12.烏鴉,烏鴉因形象不美,叫聲難聽,常用以描寫荒涼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烏夜啼》:“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白《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嚴(yán)維《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李商隱《隋宮》:“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陳英《山坡羊》:“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張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13.哀猿,源于大自然對人的影響而積淀下來,內(nèi)涵是哀愁凄厲。這種悲愁常與思鄉(xiāng)、懷人或遷謫的痛苦相聯(lián)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王昌齡《盧溪別人》:“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愁猿。”劉禹錫《竹枝詞》:“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萬歲樓》:“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14. 黃鶯,黃鶯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
    (四)自然現(xiàn)象
    1.殘陽,夕陽殘照,能引起無窮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感慨萬千。詩人筆下的夕陽(包括斜陽、殘陽等)多給人以失落凄涼、漂泊滄桑之感。 李商隱的《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古人常用“夕陽”發(fā)思古之幽情。《三國演義》開篇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李白的《憶秦娥》詞末“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都以“夕陽”寫懷古,充滿歷史滄桑感。古人還常用“夕陽”寫男女相思,柳永的《八聲甘州》:“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范仲淹的《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清朝納蘭性德的《點絳唇》“蕭寺憐君,別緒應(yīng)蕭索。西風(fēng)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都是借助“夕陽”來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見的傷感情思。2.白云,見月懷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詩詞中常表現(xiàn)的情感。如唐杜甫的《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詩人臥看行云,倦極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現(xiàn)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唐劉長卿的《謫仙怨》“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寫別后相隔之遙,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白云往往同隱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居在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從此白云與隱者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白云自由不羈,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白云寄托著詩人對劉十六歸隱生活的羨慕。3.白衣蒼狗,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灰狗。宋劉克莊《泌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只有“定價”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4.月亮,月亮是詩人抒情達(dá)意爭相選取的一種意象。它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xiāng)、念親的標(biāo)志。李白的《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思鄉(xiāng)的意象。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鄉(xiāng),總覺得無論什么事物都是故鄉(xiāng)的好,連天上的月亮也是故鄉(xiāng)的又圓又亮。“月是故鄉(xiāng)明”是異鄉(xiāng)游子對家鄉(xiāng)深切思念的外現(xiàn)。5.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 ,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續(xù)不斷而給人以無奈;“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6. 細(xì)雨、煙霧,細(xì)雨蒙蒙,煙霧無邊,寄托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郁悶的心情。“無邊絲雨細(xì)如愁”(秦觀),細(xì)雨綿綿,愁也彌漫。“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xiāng),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
    (五)時令節(jié)日
    1.春,春是在自然節(jié)序變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內(nèi)涵是溫暖、生命、興盛。后升華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義,如青春年華、男女情愛、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體情感體驗又如或嘆惜紅顏難駐,青春易逝,或惆悵佳偶不見,思慮煎人,或追尋安憩的家園,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關(guān)心國運時世,或嘆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詩歌中最動人心靈的旋律之一。2.秋,秋風(fēng)多厲,草木凋落,萬物蟄伏。在這樣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體驗下,秋意象積淀著民族的悲劇性的心理記憶。它的主要內(nèi)涵是凄涼、愁怨和悲傷。如劉禹錫《秋風(fēng)引》:“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施閨章《舟中之秋》:“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3.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jié),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4.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shù)故云。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xí)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5.寒食,節(jié)日名,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jì)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jié)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寒食”與冷清、蕭條有關(guān)。6.清明,三月的節(jié)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六)特定地點
    1.長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當(dāng)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抒發(fā)的也是離別的傷感。2.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橫塘》又有:“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3.南山,代表隱居的地方。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飲酒》中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4.柳營,指軍營。武元衡《送張六諫議歸朝》:“笛怨柳營煙漠漠,云愁江館雨蕭蕭。”《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xì)柳以備匈奴,細(xì)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xì)柳軍營紀(jì)律嚴(yán)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jīng)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也代稱紀(jì)律嚴(yán)明的軍營。如唐人鮑溶《贈李黯將軍》:“細(xì)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5.陽關(guān),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后來就把送別時唱的歌曲稱為“陽關(guān)”。6.柳岸,因“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后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送別類意象

    1、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shè)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xiàn)在與送別有關(guān)的作品中。勞勞亭,離建康古城大約十五里;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此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別之地;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里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里,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專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區(qū)中位于這個地區(qū)南側(cè)的水浦,再一個是指河流的分口處,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后人們便用“南浦”作為送別詩的意象。
    2、楊柳。“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慣。這一古老的風(fēng)俗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3、夕陽、日暮。許多詩人喜歡把離別與夕陽、日暮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dá)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相協(xié)調(diào),對于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4、酒。古人離別多設(shè)宴餞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楊載《詩法家數(shù)》),“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
    5、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二首》),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對巫山巫峽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國勢衰落,不禁發(fā)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的感嘆,抒發(fā)了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蕭條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別詩中慣用的意象。
    縱觀古代的送別詩,贈別也罷,留別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觸發(fā)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陳。

    思鄉(xiāng)類意象

    1、詩中之“月“,“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商山早行》(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的殘月對表現(xiàn)鄉(xiāng)思之情起到何種作用呢?詩中的殘月既襯托出詩人羈旅天涯的孤苦恃仃的形象,又和“雞聲”等景物的描寫共同焙鑄出濃烈的鄉(xiāng)思之情
    2、詩中之“雁”,秋去春來的候鳥鴻雁和月亮一樣,也是觸動詩人們鄉(xiāng)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鄉(xiāng)思類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非常高。如:“煙渡渺渺夢悠悠,家在江南海盡頭。音信稀疏兄弟隔,一聲新雁九江秋。”《九江聞雁》(陳均)“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gòu)成什么關(guān)系?這樣寫是否合情?為什么?“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看似很不合情,卻是順理成章,因為大雁南飛代表了秋天的到來,而這新雁一聲最能觸動人的鄉(xiāng)思。用到“雁”這個意象的代表作品還有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髟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fēng)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 苔。”王灣的“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韋應(yīng)物的“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劉禹錫的“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白居易“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3、詩中之“夢”,“故園黃葉滿青苔,夢后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看殘月影徘徊。“《聽角思?xì)w》(顧況)就詩中怎樣運用記夢來表達(dá)鄉(xiāng)思之情,我們可做這樣的理解:“詩人描寫夢中的故園已經(jīng)荒廢,說明離家已久,思情更切,長夜漫漫,夢魂顛倒,夢醒時分更覺斷腸,繼續(xù)入夢已不可能,起看殘月,顧影徘徊,復(fù)聽曉角,更是悲從中來。”寫夢境表達(dá)思鄉(xiāng)主題的還有,武元衡的《春興》:“楊柳陰陰細(xì)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司空圖的《華下》:“敲園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帳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張郎中》:“寒江近戶慢流聲,竹影當(dāng)窗月亂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另有詩中家信,詩中節(jié)日,詩中之聲等,在此不再贅述。
    4、詩中之樹,楊柳,楊柳是暗喻離別的意象,“楊柳”一詞中的“柳”字的諧音是“留”,也寓意了離別之苦和不舍之情。我曾讀到過不少借楊柳來抒發(fā)離別時的思念之情的古詩詞,其中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給我的印象很深,許渾的“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也讓我至今難忘。這些詩句散發(fā)出詩人內(nèi)心之中深深地離愁,對故鄉(xiāng),對至親至愛無盡的思念。而“楊柳”也成為了他們道出心中惆悵和傷別情懷的極佳意象。
    5、詩中之蟬,寒蟬只是突然會想到柳永的《雨鈴霖》,它的開篇即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本詩所用來表達(dá)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意象有很多,但“寒蟬”一詞卻已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即“戚戚慘慘戚戚”的離別之苦,長亭小徑,寒蟬哀鳴,我們可以體會到的是詩人在離別之際的不舍之情,悵惘之心。詩人用意象“寒蟬”,生動的寫出了他思念的苦痛。
    6、詩中之舟,扁舟不管是在古詩詞還是在古文中,我們都常常可以看到“扁舟”這個表現(xiàn)思鄉(xiāng)的意象的出現(xiàn)。“扁舟”表現(xiàn)了漂泊之苦,思鄉(xiāng)的愁緒。我仍然記得“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孤寂,“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這些情感的表達(dá)都借助了“舟”這種意象細(xì)膩的寫出了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感情,抒發(fā)了游子在外飄泊羈旅之苦。

    愁苦類意象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在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常以水喻愁,多傳達(dá)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rdquo;從側(cè)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3、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dá)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jié)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征,鄉(xiāng)愁鄉(xiāng)思,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思,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6、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7、鷓鴣鳥——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nèi)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8、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jīng)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整理

    抒懷類意象

    1.菊花——隱逸,脫俗,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zhì)。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高尚、純潔、超凡脫俗的品質(zhì)。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不屈不撓,純凈潔白,堅強,高潔人格的象征。
    3.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美好,楊花有飄零之意, 蘭有高潔之品。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結(jié),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唐人牛嶠《感恩多》)
    4. 松柏——傲霜斗雪,堅貞高潔,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5.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氣節(jié),積極向上,“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
    6.黍離——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7.草木——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地位的卑微。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8.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愛情類意象

    1, 燕子:喜歡成雙成對,因此為古人所青昧,照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可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傳達(dá)思念情人之切,渴望比翼雙飛,成為愛情的象征。如先秦佚名《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燕爾新婚,如兄如弟”意思是新婚如雙燕般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南北朝蕭衍《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意思是伯勞東飛燕子西去,黃姑和織女時而相見。
    2,杜鵑(于規(guī)、杜宇、望帝、伯勞、布谷、鷓鴣):傳說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因思念情人不幸身死,魂化為鳥,暮春啼叫,聲似“歸去!歸去!”以至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人心腑;其情人亦化為布谷(鷓鴣),悲鳴聲似“哥哥,哥哥!”。杜鵑鳥凄厲的鳴叫,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如唐代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意思是我心如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宋代陳梅莊《述懷》:“一片愁心怯杜鵑,懶妝從任鬢云偏。”意思是一片愁心更怕看到杜鵑啼叫,懶得梳妝,任云鬢偏在一旁。
    3,青鳥、鴻雁(雁、雁字、飛鴻、驚鴻);這是能培離人傳送消息的鳥,青鳥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信使。如唐代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意思是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yuǎn),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唐代李白《相逢行二首》:“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意思是愿托王母的三青鳥,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
    4,紅豆:相思之物,代表相思。如唐代王維《相思》中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意思是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五代牛希濟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意思是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5,比日魚、鴛鴦、比翼鳥:比喻恩愛夫妻或情人。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意思是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兩漢曹植的《送應(yīng)氏二首》:“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意思是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鳥,與你展翅一同飛翔。
    6,紅葉,傳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jù)唐人范攄《云溪友議》:相傳唐人盧渥從宮墻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后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后來借指以詩傳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懷》:“無情紅葉偏向御溝流,詩句上分明永配偶,對景觸目恨悠悠。”

    戰(zhàn)爭類意象

    1、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fā)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fā)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
    2、關(guān)山,關(guān)塞山河。關(guān),關(guān)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梅花落”為曲子名。意思是請問笛聲飄到哪里去了呢,風(fēng)吹著悠揚的笛聲一夜間就間就飄滿了邊塞大地。
    3、長城,指守邊的將領(lǐng)。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赌鲜?middot;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quán)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lǐng),瓦解自己的軍隊
    4、樓蘭,指邊境之?dāng)?,?ldquo;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dāng)常?ldquo;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
    5、柳營,指軍營。武元衡《送張六諫議歸朝》:“笛怨柳營煙漠漠,云愁江館雨蕭蕭。”《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xì)柳以備匈奴,細(xì)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xì)柳軍營紀(jì)律嚴(yán)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jīng)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也代稱紀(jì)律嚴(yán)明的軍營。如唐人鮑溶《贈李黯將軍》:“細(xì)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6、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后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閑適類意象

    1、五柳,典源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晉書·隱逸傳》、《南史·隱逸傳》、《宋書·隱逸傳》 皆載。實際即是表現(xiàn)他自己的生活、襟懷、志向,當(dāng)時人稱為“實錄”。后以此典指隱士; 或隱士所居之所。亦用來詠柳。
    2、東籬,在古典文學(xué)中的東籬,已經(jīng)不僅僅是院子?xùn)|邊的籬笆了,而是帶有一種隱士的心態(tài),隱士的生活和理想的象征了。比如號稱是馬神仙的元曲大家馬致遠(yuǎn),字千里,晚號東籬,這就體現(xiàn)了馬致遠(yuǎn)的人生理想,要像陶淵明學(xué)習(xí),做一個隱士的意思。所以,東籬這個詞,來自于隱士界的大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采薇,借指隱居生活?!妒酚?middot;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懷》:“舉才天道信,首陽誰采薇。去去荒澤遠(yuǎn),落日當(dāng)西歸。”后來也表現(xiàn)堅守節(jié)操。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