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意思和道理是什么?
顧及誰
我們經(jīng)常能夠聽到有人用刻舟求劍來形容別人,那么刻舟求劍的意思和道理是什么呢?
1、刻舟求劍一般形容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變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2、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出自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3、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jìn)了江里。他急忙在船幫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贝堪逗螅@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yuǎn),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5、刻舟求劍告訴了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6、刻舟求劍還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處于變化之中,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關(guān)于刻舟求劍的意思和道理是什么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