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什么意思
聽然
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tǒng)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那么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什么意思呢?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什么意思
1、意思: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卻不肯采用。
2、出自孟子的經(jīng)典作品《魚我所欲也》,原文如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一文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和熊掌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從而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于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內(nèi)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