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謨》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什么?
緣字決
《大禹謨》是儒家“五經”之一的《尚書》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下面一起來看看《大禹謨》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什么。

1、《大禹謨》的創(chuàng)作有多種說法:
2、大禹,姒姓,史稱夏禹、戎禹。相傳他是上古夏后氏族部落的首領。禹繼承父親鯀未竟的治水事業(yè),歷經十三年,胼手胝足,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平水患。這篇文章就是為記錄舜帝與大臣禹、益、皋陶謀劃政務而創(chuàng)作的?!队輹分校瑸榱搜a充《堯典》、《舜典》所缺少的君臣之間的嘉言善政,而成《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三篇,其中,因為禹治水的功勞最高,所以《大禹謨》列于三篇之首。
3、《大禹謨》是偽古文。后世儒學整理編撰《大禹謨》,是為了上聯(lián)《堯典》、《舜典》,下接《商書》、《周書》各篇,構建“二帝三王”的古史體系,宣揚古帝一脈相承的道統(tǒng)。宋代儒學又從舜對禹的訓示中擷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稱為“虞廷十六字”,作為舜受自堯并傳于禹的“三圣傳授心法”。這十六字成為維系古帝道統(tǒng)的精神核心,而《大禹謨》正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特別是宋代理學的重要史料。
4、根據清代學者的考證,《大禹謨》這篇文章,屬于《偽古文尚書》,作偽者乃三國魏時的學者王肅。其中某些語句是從其他先秦典籍中摘取后經過改飾拼綴而成的。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于《大禹謨》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