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
雨博韻瀟
槲寄生簡介
槲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它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入冬結(jié)出各色的漿果。據(jù)記載,寄生于榆樹的槲寄生果實為橙紅色,寄生于楊樹和楓楊的果實呈淡黃色,寄生于梨樹或山荊子的則呈紅色或黃色。
槲寄生,別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凍青、寄生子,為桑寄生科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櫟屬、蘋果屬、白楊屬、松屬各樹木,有害于宿主,莖柔韌呈綠色;葉呈倒披針形、革質(zhì)、淡綠色,早春,葉間分出小梗,著生小花,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果實半透明,呈黃綠色;果肉有黏質(zhì)物,植物帶葉的莖枝可供藥用,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fēng)濕,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huán),其總生物堿還具有抗腫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被英國德魯伊視為圣物,在英語里有特殊的寓意。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0.3-0.8米;莖、枝均圓柱狀,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地分枝,節(jié)稍膨大,小枝的節(jié)間長5-10厘米,粗3-5毫米,干后具不規(guī)則皺紋。葉對生,稀3枚輪生,厚革質(zhì)或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0.7-1.5(-2)厘米,頂端圓形或圓鈍,基部漸狹;基出脈3-5條;葉柄短。雌雄異株;花序頂生或腋生于莖叉狀分枝處;雄花序聚傘狀,總花梗幾無或長達5毫米,總苞舟形,長5-7毫米,通常具花3朵,中央的花具2枚苞片或無;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3-4毫米,萼片4枚,卵形;花藥橢圓形,長2.5-3毫米。雌花序聚傘式穗狀,總花梗長2-3毫米或幾無,具花3-5朵,頂生的花具2枚苞片或無,交叉對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苞片闊三角形,長約1.5毫米,初具細緣毛,稍后?淙擔(dān)淮蘋ǎ夯ɡ偈背ぢ亞蛐?,长?2毫米;花托卵球形,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1毫米;柱頭乳頭狀。果球形,直徑6-8毫米,具宿存花柱,成熟時淡黃色或橙紅色,果皮平滑?;ㄆ?-5月,果期9-11月。
分布區(qū)域
我國大部分省區(qū)均產(chǎn),僅新疆、西藏、云南、廣東不產(chǎn)。海拔500-1400(-2000)米闊葉林中,寄生于榆、楊、柳、樺、櫟、梨、李、蘋果,楓楊、赤楊、椴屬植物上。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習(xí)性
生于海拔500-1400(-2000)米闊葉林中,寄生于榆、楊、柳、樺、櫟、梨、李、蘋果,楓楊、赤楊、椴屬植物上。
果實的顏色
據(jù)記錄:寄生于榆樹的呈橙紅色,若寄生于楊樹和楓楊的呈淡黃色,寄生于梨樹和山荊子的果呈紅色或黃色。如依果的顏色作變型標(biāo)準(zhǔn)而分類,則果成熟時黃色的為Viscum coloratum f. lutescens (Makino) Kitag.;果呈橙紅色的為Viscum coloratum f. rubro-aurantiacum (Makino) Kitag.由于須待果成熟時才能鑒別。歐亞大陸(喜馬拉雅山以西地區(qū))生長的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除有明顯地理分布間隔之外,果實顏色等也有區(qū)別。
藥用價值
槲寄生全株入藥,即中藥材槲寄生正品,具治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軟,胎動、胎漏及降低血壓等功效。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2、降壓作用;
3、對心臟的作用:槲寄生注射液對離體兔心冠脈呈舒張作用,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減慢心率,對心肌收縮力呈先抑制后增強作用;
4、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5、抗心律失常作用;
6、改善微循環(huán);
7、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8、抗腫瘤作用:槲寄生總堿對Lewis肺癌,S37實體型腫瘤,EAC,S180,ARS及L1210白血病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