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化學性質與植物的關系
秋柏
土壤的pH可以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也可以影響土壤礦物質鹽類的溶解度,同時pH不同也直接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通常根據植物對pH的要求,可把植物分為3類:
酸性土植物(oxylophyteplant):指只能生長在酸性或強酸性土壤上的植物,它們在堿性或鈣質土上不能生長或生長不良,如水蘚、石松、茶樹、油茶等。
堿性土植物(alkaliplant):土壤pH大于1.5。這類植物喜堿性環(huán)境,如大多數草原和荒漠植物就是屬于堿性土植物。
中性土植物(neutralsoilplant):當土壤pH為中性(pH為6.5~1.5)時,土壤結構良好,微生物活動性也好,肥力高。栽培植物多為中性土植物。
還有一類植物較為特殊,即鹽堿土植物。所謂鹽堿土植物是指可在鹽堿土上生長的植物。鹽堿土大多分布在我國內陸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以及海濱地帶。因所在地地面蒸發(fā)大,排水不良,或因地下水位高,或受海潮影響而形成鹽漬化。
通常根據植物對過量鹽類的適應特點不同,可將植物分為3類:
聚鹽性植物:這類植物能適應在鹽漬化土壤上生長,能從土壤里吸收大量可溶性鹽類并把這些鹽類積聚在體內而本身不受害,這些植物有時也稱為真鹽生植物,如堿蓬、鹽爪爪、鹽角草。
沁鹽性植物:這類植物將可溶性鹽類吸收進體內,但這些鹽分并不積累在體內,而是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作用排出體外,有時也稱這些植物為耐鹽植物,如檉柳、補血草、蘆葦、紅柳等。
不透鹽性植物:這類植物一般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它們的根細胞對鹽的透性非常小,所以它們雖然生長在輕度鹽堿土上,但卻幾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鹽類,這些植物有時也稱為抗鹽植物,如鹽地紫苑、鹽地鳳毛菊、田菁等
鹽堿土植物在形態(tài)上往往矮小、干瘦,葉子退化或無葉,有的肉質變紅,有特殊貯水細胞,氣孔下陷,面積減少,具有白色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