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其稀少的絨毛皂莢
驪茹子
步入武漢植物園的珍稀植物區(qū),可以看到長果秤錘樹的旁邊,生長著幾棵皂莢,這個季節(jié)樹上正掛滿了果實。
這種皂莢樹的果實跟一般的皂莢不太一樣,雖然同樣是從樹枝上垂下的帶狀果實,但它的身體密被黃綠色絨毛,并且呈不規(guī)則扭曲狀,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十分美麗。這種皂莢樹是十分稀少的珍貴樹種絨毛皂莢。
絨毛皂莢(GleditsiajaponicaMiq.var.velutina)是豆科的落葉喬木,它的典型特點就是果實密被絨毛。它有重要的園林觀賞價值,并且木材致密,莢果可做洗滌劑。此外,它是豆科中比較原始的種類,對分類系統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絨毛皂莢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目前全世界存在的野生數量僅有4株,分布在我國衡陽市南岳區(qū),比堪稱“植物界熊貓”的銀杉還稀少,已經被重點保護。絨毛皂莢的瀕危原因主要是自身繁殖能力弱。它是雌雄異株植物,它的莢果成熟后難以開裂,種子發(fā)芽率很低,因此在自然狀態(tài)下更新能力很弱。
絨毛皂莢,學名:Gleditsia vestita Chun et How ex B. G. Li)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保護等級:Ⅲ
落葉喬木,高15-20米,具粗壯、分枝的棘刺;1年生枝黃褐色,散生黃白色皮孔 。偶數羽狀復葉,常數葉簇生于短枝上;小葉10-16(-18),下部的較小,卵形、長圓狀卵形 或橢圓狀卵形,長2-6.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不等,過緣有齒,兩面被疏柔毛,下面沿中脈與側密被長柔毛。花兩性、單性或雜毛;萼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寬卵形,基部連合,萼片和花瓣外面均密被金黃色絨毛;雄蕊8-10;子房密被銀色絨毛。莢果長條形,不規(guī)則的扭曲,密被金黃色絨毛;果瓣革質;種子多數,扁平,橢圓形,長約8-10毫米,種皮棕色,有光澤。5-6月開花,10-11月果熟。莢果成熟后不開裂,種子出芽率很低,天然更新不良。
分布區(qū)的氣候冬季較冷,夏季較涼,雨量多,霧期長,濕度大;年平均溫13.2℃,1月平均溫-7.4℃,7月平均溫31.4℃,無霜期227天,年降雨量2112毫米,相對濕度86{bf},土壤為山地黃棕壤,PH值4.5-6。為陽性樹種,根系發(fā)達,生于林緣及溪邊較為空曠的地方,產地在山地常綠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的下界。
分布:分布區(qū)極窄,僅見于湖南衡山南岳廣濟寺,生于海拔750米左右的山谷東南坡及溪邊。
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采種后,將種子放在濕度適當的沙內貯藏,至第2年3月上旬條播。先將種子放入0.15{bf}的福爾馬林溶液內消毒,約15分鐘,置于盛器內密閉2小時,或用5{bf}石灰 水浸32分鐘后沖洗。苗床土拌用生石灰消毒,PH值保持在5.5左右。15天后幼苗開始出土,30天后齊苗。1年生苗高達117厘米,平均為60-70厘米。冬季用1米以上的苗木出圃定植。亦可采用該屬近緣種皂莢1-2年生苗作砧木,于3月底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60-89{bf}。 經濟價值:絨毛皂莢為極稀少的樹種,該屬和肥皂莢屬Cymmocladus是云實亞科兩個較原始的屬,受到許多學者重視。保護本種,有科學意義。木材致密,為重要用材樹種,莢果富含胰皂素,可作絲綢及優(yōu)美家具的洗滌劑。樹冠優(yōu)美,莢果密被金黃色絨毛,懸垂枝頭,微風吹動,金光閃閃,甚為美觀,宜作為庭園觀賞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