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春花
清懿
報春花介紹
報春花原產(chǎn)中國。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huán)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多數(shù)亦不耐嚴寒。屬報春花科、報春花屬。草本植物。葉基生,全株被白色絨毛?;ㄍǔ?型,排成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花期12月至次年4月。報春花屬植物在世界上栽培很廣,歷史亦較久遠。近年來發(fā)展很快,已成為當前一類重要的園林花卉。早春開花為本屬植物的重要特性。
報春花花語
的種類很多,其中最令人喜愛的種類是西洋報春。報春花是向我人報知春天的朋友,紅、粉、黃、白、紫等五彩繽紛的花朵,植株低矮,小盆栽植的花姿精巧可愛,被稱為迷你報春?;ㄕZ:青春的快樂和悲傷,不悔。
贈花禮儀:用素色的大淺盤裝入各種色彩的小盆報春,包上玻璃紙,再將緞帶打成十字花結(jié)做配飾。
植物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通常被粉,少數(shù)植株無粉。葉多數(shù)簇生,葉片卵形至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10厘米,寬2 8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圓齒狀淺裂,裂片6-8對,具不整齊的小牙齒,干時膜質(zhì),上面疏被柔毛或近于無毛,下面沿中肋和側(cè)脈被毛或近于無毛,無粉或有時被白粉,中肋及4-6對側(cè)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長2-15厘米,鮮時帶肉質(zhì),具狹翅,被多細胞柔毛。花葶1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10-40厘米,被柔毛或變無毛,無粉或散布少量白粉;傘形花序(1)2-6輪,每輪4-20花;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8毫米,被粉或無粉;花梗纖細,長1.5-4厘米;花萼鐘狀,長3-7毫米,果時稍增大,通常被乳白色粉,分裂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粉紅色,淡藍紫色或近白色,冠筒長4-6毫米,喉部無環(huán)狀附屬物,冠檐直徑5-15毫米(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3厘米),裂片闊倒卵形,先端深2裂;長花柱花:冠筒約與花萼等長,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1.5-2毫米,花柱長約3毫米,接近筒口;短花柱花:冠筒長于花萼約0.5倍,雄蕊著生處略高于冠筒中部,花柱長約1毫米。蒴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ㄆ?-5月,果期3-6月。
生長習性
報春花屬是一典型的暖溫帶植物,絕大多數(shù)種類均分布于較高緯度低海拔或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生長于潮濕曠地、溝邊和林緣,海拔1800-3000米。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huán)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 直射陽光,多數(shù)亦不耐嚴寒。
一般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如鄂報春、藏報春,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歐報春花,則適合生長于陰坡或半陰環(huán)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
物種分布
報春花屬全世界約有500種,我國約有近400種,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南部,陜西、湖北、貴州石家莊次之,其余各?。▍^(qū))甚少。緬甸北部亦有分布。本種約于19世紀末引種入歐洲,現(xiàn)已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并有許多園藝品種。
主要種類
報春花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但多數(shù)作一、二年生花卉栽培。植株低矮,葉全 部基生,形成蓮座狀葉叢,花有紅、黃、橙、藍、紫、白等色,在花蕾上排成傘形花序,總狀花序,蒴果球狀。報春花類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櫻草
【報春花】(P.malacoides)原產(chǎn)云貴,園藝品種繁多,為優(yōu)良冷溫室冬季盆花。
【鄂報春】(P.obconica)又名四季櫻草,原產(chǎn)西南,園藝品種花色豐富,色彩鮮明,既有單瓣,又有重瓣型,為冷室冬季早春盆花,現(xiàn)廣泛栽種于世界各地,在昆明全年開花不輟,故又名四季報春。
【藏報春】(P.sinensis)又名中國櫻草,原產(chǎn)四川、湖北等地。原種花玫瑰紫色,園藝品種花型更大,花色有桃紅、橙、深紅、藍及白色等,為重要的冷室冬春盆花。
【歐報春】(P.vulgaris)商業(yè)上常用P.a(chǎn)caulis來指園藝變種群,原產(chǎn)西歐和南歐,現(xiàn)代園藝品種除單瓣、重瓣外,還有套瓣。花色豐富,性耐寒,在西歐可露地越冬,為早春花壇優(yōu)良品種,也可盆栽
【種、變種與品種】:根據(jù)植物分類學者的研究,我國報春花屬植物可分成30個組。栽培上主要分為溫室盆花類、宿根花卉類及巖石園、高山園、野趣園和沼澤園等特用原種類。
報春花花期
翌年春季,12月--次年4月
藥用價值
此植物在東歐和德國普遍被用來治療神經(jīng)、咳嗽、氣管炎、頭痛、流感等等疾病,在國內(nèi)的中草藥學上也有被使用的記載,但作藥用必須聽醫(yī)囑。
藏報春藥用:
【來源】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帶葉報春花Primula vittata Bur. et Franch.,以花入藥。6~8月采花,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膽火,止血。用于小兒高熱抽搐,急性胃腸炎,痢疾;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5~10克。
【備注】(1)同屬植物黃花報春花Primula sikkimensis Hook.在西藏與前種同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櫻草根藥用:
【藥 材 名】櫻草根
【拉 丁 名】Primula patens Turcz
【名稱考證】翠南報春,櫻草,翠蘭花,野白菜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報春花科
【藥用部位】翠南報春的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jīng)】《寧夏中草藥手冊》:“甘,平”肺經(jīng)。
【功效主治】止咳化痰。治痰喘、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克。
常用藥方
一、治小兒高熱抽風:報春花3克,水煎服。
二、治急性胃腸炎:報春花6克,水煎服。
三、治痢疾:報春花6克,水煎服。
人工栽培
根據(jù)地方志的記載和云南民間將報春花盆栽供春節(jié)欣賞的傳統(tǒng)習俗。我國的藏報春于1820年前后輸入英國,據(jù)云此花采自廣州私人庭園??梢娢覈耘鄨蟠夯▽僦参?,至少始于明、清兩代。 在歐洲,當?shù)胤N類如黃花九輪草P.veris及歐報春P.vulgaris等均為黃花野生種,直至17世界初高加索歐報春P.vulgaris var.sibthorpi.傳入后,始有紅、紫等色,初栽于園林。1596年在阿爾卑斯山輸入高山報春P.auricula至英國后,迅即成為英人所喜愛的花卉。 19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英美等國派人來我國采集報春花標本及種苗,其中多種已成為園林植物。
繁殖方法
報春花以種子繁殖為主,特殊園藝品種亦用分株或分蘗法。
種子壽命一般較短,最好采后即播,或在于燥低溫條件下貯藏。采用播種箱或淺盆播種。因種子細小,播后可不覆土。種子發(fā)芽需光,喜濕潤,故需加蓋玻璃并遮以報紙,或放半陰處。10~28天發(fā)芽完畢。適溫 15℃~21℃,超過 25℃,發(fā)芽率明顯下降,故應避開盛夏季節(jié)。播種時期根據(jù)所需開花期而定,如為冷溫室冬季開花,可在晚春播種;如為早春開花,可在早秋播種。春季露地花壇用花,亦可在早秋播種。
分株分蘗一般在秋季進行。
栽培技術
報春花栽培管理并不困難,作溫室盆花用的種類,自播種至上12厘 米盆上市,約需160天。如在7月播種,可在年初開花。為避開炎熱天氣,在8月播種,也可在1月開花。第一次在淺盆或木箱移植,株距約2厘米,或直接上8厘米小盆,盆土切不可帶酸性,然后直接上12厘米盆。栽植深度要適中,太深易爛根,太淺易倒伏。須經(jīng)常施肥。葉片失綠的原因除盆土酸性外,可能太濕或排水不良。不僅夏季要遮陽,在冬季陽光強烈時,也要給庇蔭,以保證花色鮮艷。
耐寒種類,在長江以北地區(qū)露地越冬時,要提供背風的條件,并給予輕微防護,以保安全。8月播種,盆栽苗在冷床越冬,可于2~4月開花上市。
幼苗移植上盆,花盆一般以12厘米~16厘米為限。2年生老株,盆可適當放大。越夏時應注意通風,給予半陰并防止陣雨襲擊,采用噴霧、棚架及地面灑水等措施以降溫。冬季室內(nèi)夜溫最低溫度控制在5℃左右,不宜過高。但作為盆花,如播種過遲(10月份),則越冬溫度需提高至10℃,以便加速生長,保證明春及時開花。真葉4--5枚時,分苗于3寸盆中,因苗太小,常用竹筷操作。用土與播種時相同,并加適量廄肥、骨粉。移植后,每苗可澆半匙水,上盆后一周內(nèi),遇光過強,還須遮蔭,并松土。施肥2--3次,以10%的稀薄肥料為妥,切忌肥水粘污葉片,以免傷葉。9月份,根據(jù)植株大小,定植于5寸盆中,盆中拌以基肥,栽時根頸部不能埋人土中,兩周追肥一次,肥水濃度可增加到30%。生長要放置于空氣流通,陽光不直射的蔭棚或屋檐下。播種后約6個月左右就可開花,開花期宜適當增施肥料有利于結(jié)實,但在大部分花謝后即停止施肥。結(jié)實期間,注意通風,保持干燥,如濕度過大則結(jié)實不良。
報春花幼苗較弱,如氣候炎熱,易生猝倒??;氣溫過低,土壤過濕易發(fā)生白葉病,應予防治。
養(yǎng)護要點
(1)報春花性喜溫暖濕潤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忌炎熱,較耐陰、耐寒、耐肥,宜在土質(zhì)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質(zhì)壤土中生長。
(2)幼苗出土后,長到5片真葉時,移栽在口徑10厘米的小花盆內(nèi),盆底宜施少量骨粉或腐熟餅肥末。待幼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定植在口徑16厘米的花盆中。盆土宜選用腐葉土7份,園土3份,并施入少量基肥的培養(yǎng)土。
(3)初上盆時應注意適當遮蔭,緩苗以后約10~15天左右,施1次氮磷結(jié)合的稀薄液肥或復合化肥。生長期間澆水要見干見濕,避免盆內(nèi)積水。
(4)花謝后及時剪除殘花,施1~2次薄肥,以利新花枝生長,則可繼續(xù)開花。
(5)秋季一年生用播腫法,多年生用分株法。
注意事項
【分栽與移栽】當播種苗長出2~3片真葉時,先分栽在小盆中,約經(jīng)1個月左右培育,再移栽至中盆。
【施肥與澆水】在生長期中,盆土要保持濕潤,不能過干過濕,同時每隔10天追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液肥,孕蕾期需追施以磷肥為主的液肥2~3次。盛花期要減少施肥,花謝后要停止施肥。施肥前應停止?jié)菜?,讓盆土偏干些,以利肥料吸收。施肥時注意肥水勿沾污葉片,可在施肥后噴水1次。
【溫度和光照】報春花喜溫暖,稍耐寒。適宜生長溫度為15℃左右。冬季室溫如保持10℃,翌年2月起就能開花。要注意通風,能在0℃以上越冬;夏季溫度不能超過30℃,怕強光直射,故要采取遮蔭降溫措施。
【及時剪去殘花】開花時,為了延長觀賞期,溫度與光照不宜過高?;ㄖx后,要使其開花不斷就需及時剪去殘花與梗,并追施肥料,促使生長、開花。
病害防治
【花葉病】癥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癥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褐斑病】癥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fā)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灰霉病】癥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植株感病后,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xiàn)水浸狀斑點,以后逐漸擴大,變成褐色并腐敗。后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后,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ㄆ鞅磺秩竞笠渤蔀楹稚?,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xiàn)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征。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nèi)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fā)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fā)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fā)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chǎn)生抗藥性。
【斑點病】癥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jié)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fā)病。一般7月開始發(fā)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細菌性葉斑病】癥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fā)病。初期沿葉脈產(chǎn)生水浸狀不規(guī)則病斑,以后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干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消毒;溫室內(nèi)應及時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fā)病后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缺鐵黃葉病】癥狀:植株上部嫩葉首先失綠,而老葉仍正常。失綠葉片葉肉變黃,葉脈還保持綠色。嚴重時葉尖出現(xiàn)褐斑,甚至脫落。
防治方法:盆土應選用富含鐵質(zhì)的壤土。在有機肥中混入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可促使根系發(fā)育,增加吸鐵能力。出現(xiàn)缺鐵病狀時,可噴施0.2至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搶救措施
報春花由于其花色多樣,色彩艷麗,深受養(yǎng)花者的喜愛。但是在養(yǎng)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這是最使養(yǎng)花者頭痛的問題。那么,怎樣對萎蔫的報春花進行搶救呢?筆者經(jīng)過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四點,供養(yǎng)花愛好者參考。
(1)缺水
水分不足是造成萎蔫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葉色變淡發(fā)黃,葉面起皺而無光澤,葉柄軟癟,葉子整片下垂、萎蔫。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報春花喜歡溫暖而潮濕的環(huán)境,而夏季來臨時,由于空氣過分干燥,水分蒸發(fā)量大,造成其不能獲得所需要的水分供應而脫水,搶救辦法是將報春花移置于通風、陰涼處,待盆土溫度下降后再澆水,然后從第二天開始早、晚各澆水一次,注意夏季澆水時間為:早上應在10點以前,下午應在5點以后。天氣較涼爽時應在中午前后澆水,天氣寒冷時,下午2點至3點澆水較好。其二,是由于盆土缺水,常常是養(yǎng)花者每次澆水量太少,只把盆土表面澆濕,水分未能深入盆底,下部的根須未吸收到水分。這樣時間久了,花卉自然因得不到水分而萎蔫。補救辦法就是對盆土進行澆水,但注意只能逐漸增加澆水量,不能猛然一下澆得太多。這是由于花卉植株萎蔫時,根毛已經(jīng)萎縮,喪失了吸水功能。同時,萎蔫已使細胞失水,若供應水分驟然過多,會使細胞壁和原生質(zhì)壁分離。
(2)病菌感染
冬、春交替時,由于氣溫變化大,久雨睛后,最易出現(xiàn)此癥狀。原因是天晴時溫度變暖,而泥土潮濕,此時最適合細菌生長繁殖,這時報春花極易感染細菌,因而常常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葉片失去原有的剛性、韌性,觸之感到很柔軟,且最先是下部葉片萎蔫,匍匐在地上,然后逐漸蔓延整個植株,全部葉子都發(fā)軟而伏在地上。搶救辦法:用土菌諾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每次4~5克加1.5千克河沙(或細土)充分攪拌均勻,制成河沙和土菌諾的混合物,然后將此物在報春花根部周圍表面覆蓋一層,注意不要蓋住葉片以及花的中心部位。覆蓋后,噴灑少量的水,將河沙濕透即可。如果發(fā)現(xiàn)及時,處于感染早期,通過以上處理后一天時間即可恢復,若感染時間過久,且葉柄已開始腐爛,則恢復時間需2周左右,嚴重者則會死亡。
(3)施肥過度
有些養(yǎng)花者一心只希望枝繁葉茂,急于求成,大量施肥、施肥過多過濃,或施肥次數(shù)過多,就會使報春花細胞液外滲,產(chǎn)生質(zhì)壁分離。表現(xiàn)為植株葉片邊緣焦黃、葉片萎蔫,時間一長就會死亡。搶救辦法:多澆清水,沖淡土壤中的肥分,使之隨水流走,或立即翻盆,換上新土,這樣可使植株逐漸恢復正常的生長狀態(tài)。
(4)盆土水分過多
報春花缺水不行,水分過多也不行。土壤含水量過大就會把土壤內(nèi)部的孔隙都堵塞起來,使空氣中的氧氣進不去,造成缺氧,導致根系霉爛。土壤水分過多時,植株常表現(xiàn)為嫩葉顏色變淡,接著老葉下垂、顏色泛黃,并逐漸萎蔫甚至枯死。搶救方法:立即停止?jié)菜褪┓?,把土掏松,改善其通氣條件,若過于板結(jié),應換盆,換盆時除去腐爛的舊根,這樣方能控制病情,使其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