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狀三七
忘了牽手
姜狀三七,學名:Panax zingiberensis C.Y.Wu et K.M.Feng
科名:五加科 Araliaceae
保護等級:Ⅲ
現(xiàn)狀:瀕危種。姜狀三七是人參屬中根莖特大的種類。多年來因采挖其根莖作三七的代用品,現(xiàn)已近于瀕危。
保護措施:建議在馬關(guān)縣選擇分布集中地區(qū)建立保護點。硯山縣境卡農(nóng)場已經(jīng)引種栽培。有關(guān)單位應(yīng)開展繁殖試驗,擴大種植。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肉質(zhì),姜塊狀。葉為掌狀復葉,輪生于莖頂端,葉柄長8-15厘米;小葉3-7,長圓狀倒卵形,長10-17厘米,寬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重鋸齒,兩面沿脈疏被長1-1.5毫米的剛毛,近無柄。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軸細,無毛,長10-20厘米,花梗長1-2厘米,基部有線狀披針形小苞片多枚;花小,紫色;花萼合生成壞狀,花瓣5;雄蕊與花瓣同數(shù),且與之互生,但較短;子房2-3室,花柱2,合生至近中部。漿果卵圓形,直徑約4-5毫米,熟時紅色,后變黑色,內(nèi)有種子1-2粒;種子卵球形,長3-5毫米,白色,微皺。3-4月根莖上萌發(fā)新芽,5月展葉,6葉開花,10月果熟。11月地上部分枯萎,即進入休眠期。
姜狀三七為陰生植物,常生于石灰?guī)r常綠闊葉林下蔽蔭處,生長地區(qū)的氣候溫涼濕潤,年平均溫約17℃,1月平均溫10℃左右,極端最低溫-4℃,極端最高溫32 ℃,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相對濕度70-85{bf}。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有機質(zhì)豐富,pH值5.0-5.5。
分布:分布于云南東南部馬關(guān)、文山、蒙自及南部思茅、勐臘等縣。生于海拔1000-17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
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種胚有休眠現(xiàn)象,秋季采收種子,隨即播于苗床,床面搭蓋蔭棚,至翌春2-3月即可發(fā)芽。一般至第二年夏季可開花。遷地栽培時應(yīng)給予適宜的生境。
經(jīng)濟價值:姜狀三七系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人參屬中根莖吳姜塊狀的特殊種類,為我國特有。根莖主含齊墩果烷型五壞三萜,入藥用于跌打損傷,虛勞咳嗽、外傷出血及貧血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