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市用鹽生植物改良鹽堿地
艷嬌氏
8月中旬,新疆克拉瑪依市小拐鄉(xiāng)小拐村。兩片鹽堿土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片田地幾乎寸草不生,鹽堿白花花四處泛起;而另一片則郁郁蔥蔥,植物滿滿地擠在地里。
“這是我們的實驗田,種的是鹽地堿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都是鹽生植物。”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員田長彥指著茂盛的植物向記者介紹。
他所說的鹽生植物,就是在鹽堿地里依然能夠茁壯成長、能夠適應高鹽堿環(huán)境,并且能用咸水灌溉的植物。這是田長彥團隊經(jīng)過10年艱苦奮斗而篩選出的鹽堿地“克星”。
5年前,小拐鄉(xiāng)政府毫不吝嗇地給了田長彥1000畝地做實驗。只不過這1000畝地不是什么好地,而是農(nóng)民根本就看不上的鹽堿地。
雖說地里泛著白花花的鹽堿,但有了地,田長彥和他的團隊卻很興奮。他們終于可以在這塊大地上書寫自己的夢想。
經(jīng)過10年努力,他們篩選出適合在鹽堿地種植的野榆錢菠菜、鹽地堿蓬、鹽角草等多種植物。這些植物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3年之后,土地便可達到耕種標準。
幅員遼闊的新疆是我國最大的鹽堿土區(qū),其鹽漬土面積占全國的1/3,達8.5萬平方公里,其中相當多的鹽漬化土地長期無法利用。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新疆水資源越來越緊張,靠以前大水灌田以洗去鹽分的 方式已不可持續(xù),而滴灌技術(shù)也解決不了土壤鹽分的出路。
2000年開始,田長彥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搜尋過程。他們從新疆擁有的305種鹽生植物中發(fā)掘、篩選、引種、栽培,發(fā)現(xiàn)一些鹽生植物不僅能適應高鹽的土地生長環(huán)境,而且還能夠“吸食”鹽分,降低土壤 鹽度。團隊終于找到了適應惡劣生存環(huán)境的四五種耐鹽植物。
在鹽堿地里生長的野榆錢菠菜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每株有一人多高。田長彥告訴記者,目前每畝野榆錢菠菜可以收獲7000多公斤,曬干后有2000多公斤?!霸诳死斠溃}堿化最嚴重的土壤每公斤土 的含鹽量超過40克,種植野榆錢菠菜后,一年可從每畝土地中帶走鹽分近500公斤;三四年之后,土壤鹽分可下降到每公斤10克以下。另外,種植這種植物也不是很費水?!?/p>
在試種了兩年鹽生植物后,田長彥團隊開始在這塊曾經(jīng)的鹽堿地上種植棉花等經(jīng)濟作物。到了秋天,棉田大獲豐收,畝產(chǎn)達到400多公斤。
他們的工作得到科技部重視,被列為國家863計劃“鹽堿地的生物修復”項目予以支持。
利用田長彥團隊的技術(shù),目前在新疆南北已有1000多畝鹽堿地被改良。但要想大面積推廣還有一個短板:鹽生植物還有一些獨特的個性,不像一般糧食作物那樣已被人類幾千年馴化得得心應手?!胺N植 鹽生植物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怎么出苗,怎么培育達到高產(chǎn)等。有許多人根本就種不出來?!碧镩L彥說。
不僅栽培技術(shù)特殊,鹽生植物“野性”使其也不便種植。比如,鹽生植物的種子都非常小,比芝麻還小,籽產(chǎn)量又很低?!拔覀兊霓r(nóng)業(yè)耕種,農(nóng)作物都是集中成熟,這才便于人們收割。但鹽生植物籽粒 的成熟很多是在不同期,即熟即落,不便收割?!碧镩L彥說。
田長彥團隊現(xiàn)在對實驗田里的鹽生植物不但要收籽,而且也收稈和葉,“因為鹽分都在稈和葉中,我們主要是為了讓鹽分離田嘛”。田長彥說,多數(shù)收割來的鹽生植物,送給別人當飼料;但農(nóng)民并不愿 意把它當飼料。不能當糧食,也不當飼料,誰還來種它?
用鹽生植物改良鹽堿地,現(xiàn)在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