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鐵線蕨]鐵線蕨知多少
賽賽
一、鐵線蕨簡介
鐵線蕨學(xué)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又名:豬鬃草、豬鬃七、得哇等,屬真蕨目,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
二、鐵線蕨的分布與生長習(xí)性
鐵線蕨的分布:分布于非洲、美洲、歐洲、大洋州及亞洲溫暖地區(qū)。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貴州、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
鐵線蕨生長習(xí)性:鐵線蕨喜疏松透水、肥沃的石灰質(zhì)土砂壤土,盆栽時培養(yǎng)土可用壤土、腐葉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生長期每周施一次液肥,注意經(jīng)常保持盆土濕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在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可經(jīng)常在植株周圍地面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鐵線蕨喜明亮的散射光,忌陽光直射。光線太強,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它喜溫暖又耐寒,生長適溫為13-22,冬季越冬溫度為5℃,鐵線蕨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宜在春季新芽尚未萌發(fā)前結(jié)合換盆進行。將長滿盆的植株從盆中扣出來,支掉大部分舊培養(yǎng)土,切斷其根狀莖,分成二至數(shù)叢,分別盆栽,可成不新植株。另外,鐵線蕨的孢子成熟后散落在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中自行繁殖生長,待其長到一定時盆栽也可。原野生于溪邊山谷濕石上,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忌陽光直射。喜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質(zhì)的沙質(zhì)壤土。
三、鐵線蕨的植物形態(tài)與品種
鐵線蕨的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4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或近生;柄長5-20厘米,粗約1毫米,纖細,栗黑色,有光澤,基部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0-25厘米,寬8-16厘米,尖頭,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為二回羽狀,中部以上為一回奇數(shù)羽狀;羽片3-5對,互生,斜向上,有柄(長可達1.5厘米),基部一對較大,長4.5-9厘米,寬2.5-4厘米,長圓狀卵形,圓鈍頭,一回(少二回)奇數(shù)羽狀,側(cè)生末回小羽片2-4對,互生,斜向上,相距6-15毫米,大小幾相等或基部一對略大,對稱或不對稱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長1.2-2厘米,寬1-1.5厘米:上緣圓形,具2-4淺裂或深裂成條狀的裂片,不育裂片先端鈍圓形,具闊三角形的小鋸齒或具嚙蝕狀的小齒,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緣或兩側(cè)具有嚙蝕狀的小齒,兩側(cè)全緣,基部漸狹成偏斜的闊楔形,具纖細栗黑色的短柄(長1-2毫米),頂生小羽片扇形,基部為狹楔形,往往大于其下的側(cè)生小羽片,柄可達1厘米;第二對羽片距基部一對2.5-5厘米,向上各對均與基部一對羽片同形而漸變小。葉脈多回二歧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干后薄草質(zhì),草綠色或褐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各回羽軸和小羽柄均與葉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橫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緣;囊群蓋長形、長腎形成圓腎形,上緣平直,淡黃綠色,老時棕色,膜質(zhì),全緣,宿存。孢子周壁具粗顆粒狀紋飾,處理后常保存。
鐵線蕨的品種分類:扇葉鐵線蕨(A.flabellulatum):葉片扇形至不整齊的闊卵形,2~3回掌狀分枝至鳥足狀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小羽片有短柄。鞭葉鐵線蕨(A.caudatum):又稱剛毛鐵線蕨,葉線狀披針形,長約10~25厘米,頂端常延長成鞭狀,著地生根。葉劍長方形,一回羽狀或二回撕裂,上緣和外緣常深裂成窄的裂片,下緣直而全緣。楔葉鐵線蕨(A.raddianum):葉寬三角形,2~4回羽狀分裂,裂片菱形或長圓形。
四、鐵線蕨的繁殖方法
鐵線蕨有孢子和分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