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的資料,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
惜玉郎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門冬(學名: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塊根。天冬呈長紡錘形,略彎曲,有不透明的細心。薄片呈淡黃棕色,可見中間黃白色中柱。以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本文詳細介紹天冬的資料。
天冬的別稱
別名
天冬,明天冬,墻蘼,滿冬,滿冬募,天文冬,地門冬,肥無冬,大天冬,大當門根,多兒母,萬歲藤根,婆羅樹根,商棘根,天棘根,顛勒,顛棘根,白羅杉根,八百崽,絲冬,倪鈴,趕條蛇,多仔婆,老虎尾巴根,九子十弟,浣草根,女木根,筵門冬,門冬,潤天冬,延門冬,無不愈,管橙,浣草,十二根,三百棒。
商品名
川天冬:又名川天門冬。為產于云南、貴州而集散于重慶、宜賓者。品質最優(yōu)。
湖天冬:又名湖天門冬。為產于湖南.湖北者。品質亦優(yōu)。
溫天冬:又名溫天門冬。為產于浙江溫州,平陽者。品質較差。
均以肥壯,半透明、色黃白,干燥無須者為佳。
處方名天冬,天門冬,炒天冬,炙天冬,朱天冬,鮮天冬等。
處方中寫天冬,天門冬指生天門冬。為原藥材除去須根,略煮,撈出浸入清水中,去皮曬干,切片入藥者。 炒天冬為天冬片用文火微炒入藥者。
炙天冬為天冬片用蜂蜜拌勻,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晾涼入藥者。潤肺止咳作用增強。朱天冬為天冬片用清水噴濕,與適量朱砂粉拌勻后入藥者。寧心安神作用增強。鮮天冬為天門冬鮮品洗凈去皮,切片入藥者。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塊根呈長紡錘形或圓柱形,稍彎曲,長4-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半透明,有深淺不等的縱溝及細皺紋。
質堅韌或柔潤,斷面黃白色,角質樣,有粘性,皮部寬,中柱明顯。氣微,味甘、微苦。以肥滿、致密、色黃白、半透明者為佳。
天冬的功效與作用
天冬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史載《藥品化義》天門冬為天冬?!睹t(yī)別錄》載“去寒熱,養(yǎng)肌膚,益氣力”。《月華于本草》載“鎮(zhèn)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能使肌膚艷麗,保持青春活力。寒性病癥及泄瀉忌用。
【性味】甘苦,寒。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甘,大寒,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歸經】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②《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生津,白喉。敗毒抗癌,、清勢化痰、滋陰潤燥。
①《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②《別錄》:保定肺氣,去寒熱,養(yǎng)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
③《藥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治濕疥,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虛勞絕傷,老年衰損羸瘦,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亦治陰痿、耳聾、目暗。
⑤《日華子本草》:鎮(zhèn)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治肺氣并嗽,消痰、風痹熱毒、游風、煩悶吐血。
天冬的藥理作用
1、水煎劑、乙醇制劑在腫瘤組織培養(yǎng)液中對人體分離的直腸癌、結腸癌、纖維肉盜的癌細胞有抗癌作用;對白血病患者的細胞的呼吸與脫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天冬酰胺經動物實驗有鎮(zhèn)咳與祛痰作用。
3、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深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4、抗菌作用:煎劑體外試驗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4]
5、殺滅蚊、蠅幼蟲的作用:將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bf}濃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時后全部死亡,2~5{bf}濃度時,經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bf}。[4]
6、抗腫瘤作用:體外試驗(美藍法及瓦氏呼吸器測定),天門冬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脫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呼吸。印度產同屬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對動物子宮有抗催產素的作用。
天冬的臨床應用
1、滄療乳房腫瘤對一般良性乳房腫瘤,尤其是乳房小葉增生,不論腫塊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數(shù)可獲治愈。
52例乳腺小葉增生和纖維腺瘤患者,治療后30例臨床痊愈,16例顯效,5例有效,1例無效。對乳腺癌也有一定的效果,表現(xiàn)為用藥后腫塊縮小,質地變軟;但遠期療效尚不顯著,表現(xiàn)為用藥一段時間后,即呈相持狀態(tài),不再有明顯進展(纖維瘤亦如此),個別病例雖加大劑量,亦未見明顯改善。對開始潰爛出血的乳房腫瘤和廣泛轉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
用法:每日取鮮天門冬2兩,剝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制成片劑內服、或注射劑供肌肉或靜脈注射。
2、用于擴張宮頸于人工流產前12小時,將天門冬插入子宮頸管,能使宮頸自然擴張與軟化。據(jù)84例觀察,效果良好者達94{bf},未發(fā)現(xiàn)1例感染。先兆流產病例應用后,可自行發(fā)動宮縮,排出宮腔內容物;對人工流產病例則無此現(xiàn)象。
用法:選擇大小及彎度適當(長5~7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門冬1條,末端系一紗線,浸泡于95{bf}酒精中,4小時后即可應用。操作時按常規(guī)消毒,擴張陰道,暴露宮頸外口,以長鑷子夾住天門冬的系線端,另一端對準宮頸口徐徐插入,達子宮頸管內口。陰道內填塞紗布1塊,以防天門冬脫落。約12小時即可行刮宮術。
3、注射劑:生藥干品,研碎,用70{bf}乙醇滲漉,滲漉液減壓濃縮至1:4,注入95{bf}乙醇使醇濃度達70{bf}~80{bf},濾去沉淀,濃縮,去醇用注射用水稀釋至每毫升含生劑5克,過濾,將澄清液灌封于2毫升的安瓿中,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