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湖松
雅潔
興凱湖松Pinus takahasii Nakai
別名:興凱松,興凱赤松,黑河赤松
Pinus sibirica (Loud.)Mayr
松科 PINACEAE
保護等級:Ⅲ
現(xiàn)狀:漸危種。興凱湖松主要分布于興凱湖畔及周邊地區(qū)。長期以來,由于濫伐森林,其分布范圍日趨縮小,高大的樹木越來越小,資源日漸枯竭。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15-20米,胸徑30-50厘米;下部的樹皮堂呈灰黑色或黑褐色,縱裂 ,中上部呈紅褐色或淡褐黃色,呈片狀剝落;1年生枝淡褐色或黃褐色,具白粉;2-3年生枝 灰褐色,呈薄片狀剝落,內(nèi)皮紅褐色;冬芽長卵圓形,暗紅褐色,微被樹脂。針葉2針一束 ,較細(xì),長4-10厘米,寬1-1.3毫米,邊緣具細(xì)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樹脂道(4-)6-9個邊 生;葉鞘灰色或褐色,宿存。雄球花黃褐色,雌球花黃褐色,雌球花紫色,1-3個近頂生, 有短梗。球果下垂,卵圓形或卵錐狀圓形,長3-6厘米,徑2-4厘米,成熟時淡黃褐色或黃褐 色,有時稍帶色;種鱗卵狀長圓形,長約2厘米,鱗盾斜方形或扁菱形,隆起或稍隆起,鱗 臍褐色,平或稍突起,有短刺;種子近倒卵圓形,稍扁,長3-5毫米,淡褐色,種翅有關(guān)節(jié) ,長13-15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國黑龍江江南部密山、雞西、雞東及穆棱等縣。蘇聯(lián)也有分布。
生態(tài)學(xué)和生物學(xué)特性
興凱湖松具有抗旱、抗風(fēng)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 溫。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崗沙地或山頂石礫質(zhì)沙地,湖崗?fù)寥纏H值7,地下水位2-6米。生長 比較快,10多年生的興凱湖松,連年高生長量常為40-50厘米,20年生后結(jié)實較多,但有大小年之分。為陽性樹種,在郁閉度0.3-0.4時天然更新良好,但在柞林內(nèi)更新不好。興凱湖松常與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黑樺Betu la davurica Pall.等落葉闊葉樹種混生?;ㄆ?-6月,球果至翌年9-10月成熟。
保護價值
興凱湖松是生長在著名的風(fēng)景秀麗的興凱湖岸的常綠針葉樹。在我國只分布于黑 龍江省東南部,其形態(tài)特征介于赤松和樟子松之間,對于研究松屬的分類與分布有一定的科學(xué)價值。木材為建筑用材,也是營造固堤林的適宜樹種。
保護措施
建議在興凱湖畔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應(yīng)選擇優(yōu)良母樹,建立母樹林,擴大繁殖。
栽培要點
種子繁殖。播種育苗時注意防治立枯病,造林時避免營造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