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琴操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浮生如夢
所謂風(fēng)流才子,除了有學(xué)問,還常常和各種歌妓扯上關(guān)系。比如蘇東坡與琴操。
琴操的軼事甚多,包括與蘇東坡交往的種種趣聞。
琴操,宋朝錢塘歌妓,姓氏不詳,大約出生在1074年,13歲時被抄家,做官的父親被打入大牢。抄家時她正在家中后院彈琴,那把心愛的琴也讓人給毀了!“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所撰的《琴操》一書,以琴操為名,可見琴操的才氣也絕非一般。琴操雖說是妓,但冰清玉潔,賣藝不賣身,紅極一時。
琴操不僅琴彈得好,文才也是甚稱了得,蘇東坡的好友秦少游有首著名的詞《滿庭芳》: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飲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詞用的是門字韻,是寫給他所眷戀的一位歌妓的,情意悱惻而寄托深遠,是宋詞中的杰作。有一天,西湖邊上有人閑唱這首《滿庭芳》,偶然唱錯了一個韻,把“畫角聲斷譙門”誤唱成“畫角聲斷斜陽”。剛好琴操聽到了,說:你唱錯了,是“譙門”,不是“斜陽”。此人戲曰:“你能改韻嗎?”琴操當即將這首詞改成陽字韻,成了面貌一新的詞: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里,寒煙萬點,流水繞紅墻?;陚敶穗H,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經(jīng)琴操這一改,換了不少文字,但仍能保持原詞的意境、風(fēng)格,絲毫無損原詞的藝術(shù)成就,若非大手筆,豈能為也!
16歲的琴操在相遇知命之年的蘇東坡之后,便有了一段令人唏噓不已的不了情。當時蘇東坡是杭州知府,琴操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歌妓,琴操雖已被東坡贖身,但受到世俗和倫理的束縛,兩個有情人終不能結(jié)為連理。琴操曾為東坡?lián)崆僖皇祝粬|坡的好友佛印稱為百年難得一聞。
琴操作為一代才女,雖受到了當?shù)馗改腹偬K東坡的寵愛,但終逃不了紅顏薄命的厄運,出家于玲瓏山,且有了“琴操參宗”的典故。琴操在玲瓏山一尼姑庵研讀佛理,并將心得寫下,寄與杭州城中的蘇東坡。一位是出身低微卻極有天賦的才女,一位是天性浪漫、不拘小節(jié)的大詩人。在宦海中幾經(jīng)沉浮的蘇東坡,早已將人世看透,但卻沖不破世俗枷鎖,無法和琴操廝守。為了造訪出家修行的琴操,蘇東坡邀得好友黃庭堅、佛印禪師,一行三人,曾數(shù)次前往玲瓏山。后來,琴操聽到詩僧參寥帶來了蘇東坡被貶至南海瞻州的消息郁郁而終,年芳僅有二十四歲。
民國時,郁達夫、林語堂和潘光旦同游玲瓏山,翻遍八卷臨安縣志卻不見有關(guān)琴操記載。氣憤的郁達夫作詩嘆道“山既玲瓏水亦清,東坡曾此訪云英,如何八卷臨安志,不記琴操一段情!”林語堂拿來一本《野叟曝言》,提議說到“潘光旦研究馮小青,我喜愛李香君!達夫和琴操也算的是同鄉(xiāng),琴操墓的修整就理應(yīng)郁兄來操辦了!此事后來不了了之。只因琴操一朝為妓,終入不得正史。
玲瓏山在杭州西,臨安縣境內(nèi),山小但很精致!玲瓏山的舊跡很多,唐代古剎臥龍寺在宋時香火還很盛。昔年琴操上山時,要過南天門。這是唐朝就有的山門,上有樓閣,下通行人,有石門可開啟。這景致早已湮沒,遺存的只有一方后人題刻的“玲瓏勝境”,還有東坡手植的學(xué)士松了。“九折巖”三個字,據(jù)說是東坡的醉書。當年琴操就從這方巖壁后拐過去,消逝在綠樹中。山路不長,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不知道琴操又如何想呢?她這一步過去,就和紅塵隔絕了,她拋得下世間的繁華和心中的情愫嗎?琴操因東坡而得到代代文人的憐惜,玲瓏山也因有琴操而千古聞名。
詩人和歌妓的相識,是一段夙緣,蘇東坡一次次踏馬玲瓏山就是對這一段情的注釋,一直到兩年后的一天。兩年后,蘇東坡離任北上,看著詩人越來越遠的背影,琴操的心扉也漸漸關(guān)上了。任憑風(fēng)吹裙椐,她的雙眸已經(jīng)被淚水模糊了。琴操在進入玲瓏山八年后,聽到被朝廷勒令還俗的詩僧參寥帶來的消息,蘇東坡已被貶至南海中的瞻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海南了。薄暮中的琴操茫然若失,不出數(shù)月,郁郁而終。時年不過二十四歲。
垂暮之年的蘇東坡,聽人說起琴操的死訊,面壁而泣,說了一句話:我害了她。蘇東坡最后一次見到琴操,是在他離開杭州前。那是個草長鶯飛的四月,蘇東坡策馬狂奔,他回首時有著憂傷的一瞥。這個眼神在琴操的心中銘刻了一生。而那一個裙裾飄飄,撫琴而歌的北宋少女琴操,她曼妙的手勢,和那空谷琴聲一樣,烙在蘇東坡和后人的懷想中。
蘇東坡后來玲瓏山琴操修行處,重葬了這位紅顏知已,并自寫了一方墓碑。琴操墓到宋朝時,已淹沒在荒草之中,鄉(xiāng)人撿到東坡的題碑,就重修了一次。民國年間,詩人郁達夫?qū)ぴL時,又只剩下“一坡荒土,一塊粗碑”,上面刻著“琴操墓三個大字”了。郁達夫所見的墓碑,已非東坡所書,而是明人重修的碑碣。十幾年前重修琴操墓,找到這塊已被當作鋪路石的殘碑。那塊記述東坡和琴操事的碑石,則蹤影全無了。
琴操出家的說法:
1、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春天,五十多歲的蘇軾請琴操到蘇府品琴論詩,有過一段風(fēng)雅之交。東坡之后被貶惠州,琴操感到這里也不是她的容身之處,隨后就出家了! 2、民間的說法是,琴操看破紅塵,落發(fā)為尼,東坡曾數(shù)次踏馬玲瓏山尋訪琴操,想勸說她回到杭州府衙,都被琴操婉拒!東坡醉臥石!是當年詩人吃了閉門羹后解酒消愁之地!此事曾記在石碑上,郁達夫后來尋訪時在菜地里見到過被遺棄的碑石!玲瓏山琴操:
玲瓏山在杭州西,臨安縣境內(nèi),山小但很精致,遺存有東坡手植的學(xué)士松,“九折巖”三個字據(jù)說是東坡的醉書。當年琴操就從這方巖壁后拐過去,消逝在綠樹中。山路不長,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她這一步過去,就和紅塵隔絕了,不知道琴操出家,是否拋得下世間的繁華和心中的情愫!
琴操因東坡而得到代代文人的憐惜,玲瓏山也因有琴操而千古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