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探花是第幾名 第三名(長相俊美者得之)
碧易子
古代有由于現(xiàn)代類似的“高考”類似的考試,那就是科舉,它是古代人通過考試而入仕的一種途徑,既然是考試名次,那你知道人們常說的探花是第幾名,它其實是指第三名,為什么有這樣的稱呼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探花是指第三名:
其實古代的科舉是有著很多的規(guī)則的,一般的只要是考上了的考生都可以稱之為“進士”,而對于前三名會有特定的稱謂,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所以探花是第幾名?就是指全國第三名,而這個稱謂在科舉剛創(chuàng)立的時候是沒有的,一直到南宋的時候才正式確立的。
在古代科舉中,將考生填寫個人信息稱之為“名狀”,而等到考試結(jié)果公布的時候,會將考了第一名的“名狀”排在最前面,人們稱之為榜首或者妝頭,后來稱狀元,而第一名“名狀”的下面,左右兩邊分別是第二名、第三名的名狀,它們的位置就像人的兩只眼睛。
所以在早期的時候,第二名和第三名都稱之為“榜眼”,而一直到南宋的時候,為了將第二名和第三名加以區(qū)別,才將第三名稱之為“探花”,所以后來狀元、榜眼、探花指的是科舉中的前三名,而之所以將第三名稱之為“探花”,這和第一名得狀元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唐代的時候,朝廷開榜公布成績之后,會舉行杏園一個大型宴會i,恭祝考生們金榜題名,那第一名自然是最風光的人,再加上開榜時間都是在春天,正是鮮花盛開的時候,所以在宴會上,會有一個“折花送狀元”的環(huán)節(jié),人們事先會選擇兩個長相俊美的進士作為“探花郎”,在杏園內(nèi)摘取鮮花送給狀元,南宋時,就規(guī)定將第三名稱之為“探花”。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探花郎都是長相俊美的進士,所以到了明清時候,一般的第三名的探花不僅有知識、有才能,而且還要求進士本身要身材高大、五官端正,否則是不能成為探花的,看來在古代也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