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fā)明之造紙術是誰發(fā)明的 東漢蔡倫造紙的故事(2)
初文醬
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元興元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折,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并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后,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于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fā)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jīng)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于造紙術的爭議
由于史書上對于蔡倫造紙只有短短幾十字的記敘,所以也使得造紙術存在一些爭議,在史籍里,早在蔡倫以前,也有一些關于紙的記載。如《三輔舊事》、《漢書·趙皇后傳》、《后漢書·賈逵傳》等都有關于紙的記載,且這些都比蔡倫獻紙的時間要早得多。
另一種意見則堅持認為,蔡倫是我國造紙術的發(fā)明者,在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與真正所用于使用的紙張,有著極大的區(qū)別。但不管是如何的爭議,造紙術卻是實實在在的已存在數(shù)千年之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