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 長孫無忌竟能排第一(2)
語秋君
五、鄭國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少時貧困,隋朝末投奔瓦崗軍,兵敗,歸唐。官至太子洗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門之變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諫議大夫,后遷秘書監(jiān)、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唐太宗李世民二百余次。死時,唐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六、申國公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玄武門之變時,因功升任侍中。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后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貞觀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右仆射。貞觀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監(jiān)國。貞觀二十一年,高士廉病逝,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文獻,陪葬昭陵,后又追贈太尉。太宗評語: 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shù)明達(dá),臨難不改節(jié),當(dāng)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guī)諫。
七、鄂國公尉遲恭
尉遲恭(585年—658年),唐朝大將,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chǔ)。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曾于宴會之上因議論軍功打傷某宗室將領(lǐng)。晚年閉門不出,煉制丹藥自服,最終得享天年。
八、衛(wèi)國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藥師,京兆府三原(今屬陜西)人,唐朝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tǒng)帥。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dāng)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wù)摫?,無不拍手稱絕,并撫摩著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shù)者,惟斯人矣。”其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shù)種兵書,惟多亡佚。李靖是諸多將領(lǐng)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軍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終生無大患。
九、宋國公蕭瑀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后梁明帝蕭巋。隋末割據(jù)江陵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隋煬帝的皇后蕭氏的弟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xué)能書,骨鯁正直,并深精佛理。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死,年七十四。宮廷太常上謚曰“肅”,太宗認(rèn)為蕭瑀性多猜貳,剛忌太過,最后謚曰“貞褊公”,冊贈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見一個人再忠厚梗直,畢竟逆觸龍鱗,使人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