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貍貓換太子是真的嗎?宋仁宗貍貓換太子完整的故事
愛在哭泣
說到宋朝的宋仁宗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有的人說那肯定是貍貓換太子啊,那的的確確是這樣的,其實宋仁宗不僅僅有貍貓換太子的故事,還有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仁宗盛治”,這個可比貍貓換太子要厲害的多,但是很多人不喜歡看正史,喜歡看野史,所以這個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就被很多人知曉了,最近很多人都在問這個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值得研究的,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吧!
一、相關(guān)歷史記載
《宋史 仁宗二》明道二年三月: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丁亥,祈雨于會靈觀、上清宮、景德開寶寺。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興以來貶死者復(fù)官,謫者內(nèi)徙。甲午,皇太后崩,遺詔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呂夷簡為山陵使?! ∠乃脑卤晁?,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并兼追尊皇太后園陵使。戊申,聽政于崇政殿西廂。己酉,罷乾元節(jié)上壽。壬子,詔臣僚、宗戚、命婦毋得以進獻祈恩澤,及緣親戚通表章。罷創(chuàng)修寺觀。帝始親政,裁抑僥幸,中外大悅。癸丑,召還宋綬、范仲淹。丙辰,內(nèi)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請謁黜。己未,呂夷簡、張耆、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皆罷。以張士遜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李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王隨參知政事,李諮為樞密副使,王德用簽書樞密院事。壬戌,御紫宸殿,以張士遜為山陵使兼園陵使。癸亥,上大行太后謚曰莊獻明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謚曰莊懿。 五月戊辰,詔禮部貢舉。癸酉,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乙亥,罷群牧制置使。丙子,命宰臣張士遜撰《謝太廟》及《躬耕籍田記》。檢討宋祁言,皇太后謁廟非后世法,乃止撰《籍田記》。戊寅,錄系囚?!?/strong>
上文需要知道的信息有:
1、明道二年三月之前,雖然宋仁宗已經(jīng)即位,但卻是劉太后垂簾聽政,劉太后死了之后,宋仁宗才親政;
2、劉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劉太后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最后宋仁宗都封劉太后和李宸妃為太后。
《宋史 劉皇后傳》:
“太后保護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為宸妃所出,終太后之世無毫發(fā)間隙焉。及不豫,帝為大赦,悉召天下醫(yī)者馳傳詣京師。諸嘗為太后謫者皆內(nèi)徙,死者復(fù)其宮。其后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范仲淹以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聞也。"下詔戒中外毋輒言?!?/strong>
這里就表達一個主題:宋仁宗和劉太后的感情很深,即便劉太后死后,宋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對劉太后的感情依然沒有變,為此還赦免被劉太后罷免的官員之罪,禁止議論劉太后。
《宋史 李宸妃傳》:
“明道元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酰芦I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于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nèi)外,無不當(dāng)預(yù)。"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謂入內(nèi)都知羅崇勛曰:"宸妃當(dāng)以后服殮,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崇勛如其言?! 『笳芦I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zé)。尊宸妃為皇太后,謚壯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yǎng)之,故不壞。仁宗嘆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歷中,改謚章懿,升祔太廟。拜用和為彰信軍節(jié)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strong>
這里需要了解的信息有:
1、李宸妃是在明道元年去世,劉太后是在明道二年去世;
2、李宸妃死時,劉太后原本是想用宮人葬禮安葬即可,但丞相呂夷簡勸劉太后為日后劉氏利益著想應(yīng)用一品葬禮安葬;
3、劉太后死后,燕王對宋仁宗說出李宸妃是其生母,是被劉太后害死。宋仁宗打開李宸妃棺材一看,尸身用水銀保存,面容不變。李宸妃被厚葬的事實,擊破了劉太后殺李宸妃的流言,宋仁宗繼續(xù)厚待劉太后親屬。
這里并沒有給出李宸妃是否是劉太后所殺,但劉太后當(dāng)初想用宮人禮安葬李宸妃,無非是擔(dān)心:
“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
宋仁宗從1023年即位,李宸妃是在1032年去世。這9年時間都是劉太后垂簾聽政,想要殺李宸妃可以隨時動手。因此從時間上來看,劉太后沒有殺李宸妃的必要。
《宋史全文 卷七上》:
“甲午,皇太后崩,遺詔尊太妃為皇太后,軍國大事與太后內(nèi)中裁處。乙未,帝號慟見輔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shù)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奎曰:『其在袞冕也,然服之何以見先帝乎?』帝悟,以后服斂。既宣遺誥閣門,趣百官賀太后,御史中丞蔡齊正色謂臺吏毋追班,入白執(zhí)政曰:『上春秋長,習(xí)天下情偽。今始親政,豈宜使女后相繼稱制乎?』 夏四月,詔刪去遺誥之語。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聞,上號慟累日,追尊為皇太后。庚戌,以流人林獻可為三班奉職。明道初,獻可抗言請?zhí)筮€政,太后怒,竄于嶺南,至是特錄之。”
這里的記載和《宋史》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記載宋仁宗為劉太后換上皇后之服安葬的事。
二、綜合上述史料,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宋仁宗是李宸妃所生,但被劉太后所抱養(yǎng),但劉太后不是獨自撫養(yǎng),而是和楊淑妃一起撫養(yǎng);
李宸妃在劉太后做皇后的時期,特別是垂簾聽政的9年時間,都安然無恙的活著,可以說明李宸妃對于劉太后并無威脅,因此劉太后并沒有李宸妃的必要,劉太后殺李宸妃的說法,不過是李宸妃比劉太后先一年而死的推測想法而已;
劉太后想用宮人葬禮安葬李宸妃的考慮,就是怕葬禮太隆重,怕宋仁宗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他的生母這個事實,但在呂夷簡的勸說下,出于保護日后劉氏的利益還是用一品禮按照李宸妃;
宋仁宗在看到劉太后厚葬生母李宸妃的事實后,就不再相信劉太后殺李宸妃的話。
從形式上來看,劉太后是和楊淑妃一起撫養(yǎng),生母李宸妃依然健在;從動機上,李宸妃在劉太后是皇后時期,甚至垂簾聽政時期都好好的存活,還和宋真宗生育一個女兒,除此之外,在宋仁宗即位時,劉太后還封李宸妃為順容,又派人尋找李宸妃的弟弟李和,讓李和補官三班奉職。這兩點都充分說明,劉太后只是抱養(yǎng)李宸妃所生的宋仁宗,沒有,也沒有必要貍貓換太子。
三、那么貍貓換太子故事是怎么來的呢?
貍貓換太子故事,其實是來自明朝時的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睹魇贰分杏涊d萬貴妃:
“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shù)。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fā),或曰藥所中也。紀(jì)淑妃之死,實妃為之?!?/strong>
《明史》中明孝宗的生母紀(jì)太后傳有更詳細的記錄:
“帝偶行內(nèi)藏,應(yīng)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jiān)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鄙圆阜垧D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發(fā)。時吳后廢居西內(nèi),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yǎng),帝不知也?!?/strong>
這就是貍貓換太子故事的真實來源。所謂貍貓換太子講訴的是明孝宗。只不過明朝的人不敢議論當(dāng)朝皇帝,于是就栽贓給宋仁宗——誰叫你媽不是你媽呢!
四、既然貍貓換太子故事源自萬貴妃,那么萬貴妃真的毒殺皇子嗎?
1、根據(jù)考證,上面《明史》關(guān)于明孝宗生母的記錄,其實是來自明末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連文字基本上一模一樣。這本《勝朝彤史拾遺記》野史的作者毛奇齡是《明史》的編撰者之一?!秳俪肥斑z記》中的記載,出自萬年年間于慎行的《谷山筆塵》。根據(jù)于慎行在書中所說,這個故事來自南京宮內(nèi)的一個老太監(jiān)的口述。這個老太監(jiān)口述這個歷史時,萬貴妃已經(jīng)去世105年——他如何得知?
2、根據(jù)《明史紀(jì)太后傳》中張敏的話:“上未有子,奈何棄之。”在明孝宗出生的成化六年,明憲宗的第二個兒子朱祐極已經(jīng)在世,并且朱祐極是在明孝宗出生幾年后才去世的。張敏說明憲宗還沒有兒子,顯然不是事實。
3、《明史》記載張敏是死于成化十一年,但《金門縣志》記載張敏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去世,晚了十年。
4、明朝的《明宗實錄》中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的奏章提及此事,如果真有此事,不可能沒有御史彈劾;
5、明憲宗母親周太后比萬貴妃長壽,如果真的有萬貴妃毒殺皇子事件,這個祖母會不出手?
6、乾隆帝親自寫《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認(rèn)為萬貴妃毒殺皇子不屬實。
以上種種,都顯示萬貴妃毒殺皇子并非歷史事實。尤其是這段歷史的來源竟然是105年之后的一個南京太監(jiān)之口。
五、最后總結(jié)貍貓換太子:
1、貍貓換太子被套在劉太后和宋仁宗身上,是因為明朝人不敢直言萬貴妃、明憲宗、明孝宗等人,否則如此誹謗,不但自己人頭不保,九族都難說;
2、明朝人用貍貓換太子故事套在劉太后和宋仁宗的目的,在于反對萬貴妃——一個生前得到皇貴妃封號、不是皇后又得以皇后之禮安葬且有謚號的妃子。這一大推的特殊,估計是明朝人對萬貴妃特別反感的原因——因為你得到了,我永遠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