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與五胡亂華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姜維推遲了五胡亂華?
看我電你
姜維我們知道,是蜀漢諸葛亮收服的曹魏將領,而且姜維到了蜀漢之后,竟是沒有一點反叛之心,而且光復漢室的心愿比劉禪這個蜀漢皇帝還要強烈不知多少倍。盡管姜維最終還是失敗了,漢室滅亡不可避免,西晉王朝建立。但是,西晉卻發(fā)生了一件讓人悚然的事情,五胡亂華。這兩件事情看似毫無關聯(lián),實際上,因為姜維的一系列作為,使得五胡亂華的時間向后推遲了十年之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收姜維是《三國演義》中大書特書之事,姜維資質(zhì)絕佳,諸葛亮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從此后繼有人。但真實歷史沒有這么傳奇,姜維在降蜀之前并沒有擊敗過諸葛亮的耀眼事跡,諸葛亮對姜維的重視以及姜維主軍后的戰(zhàn)略,其中有深厚的歷史背景,請聽大司馬為大家分析。
要談姜維,先要談到法正;要談法正,先要談到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人盡皆知,主要內(nèi)容是奪取荊州、益州,然后從兩地分路北伐,奪取中原,光復漢室?!奥≈袑Α笔莿浼瘓F的遠景規(guī)劃,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按此規(guī)劃,先后奪取了荊州、益州,隆中對的基本前提已經(jīng)達到,接下來具體該怎樣兩路出兵,則隆中對并沒有詳細規(guī)劃。
此時,法正的“漢中策”出臺,作為對“隆中對”的補充,規(guī)劃了接下來蜀漢政權(quán)的發(fā)展方向。法正出身于扶風法氏,屬于關中人氏,因避涼州軍之亂才入蜀,所以對于關中、隴西、巴蜀的情況都比較了解。劉備跨有荊、益二州后,法正即勸劉備奪取漢中,認為一旦攻取漢中,就有上中下三策可選,可以進退自如:克之之日,廣農(nóng)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這里上策的意思,是指按隆中對的規(guī)劃,與荊州方面配合攻取漢朝舊都長安、洛陽,北定中原;中策的意思,是奪取雍州、涼州(即漢代涼州的河西、隴右兩塊),然后從益州和雍涼兩路夾擊,奪取關中;下策則是指扼守秦嶺,保障巴蜀的安全。具體采用哪個策略,視敵我實力對比而定。
后來蜀漢的戰(zhàn)略果然不出法正的“漢中三策”。不久關羽敗亡,荊州易手,上策已不可實行,此后終蜀漢之世,軍事戰(zhàn)略都是在中策和下策中切換,處于攻勢時則取中策,處于守勢時則取下策,“漢中策”不愧為“隆中對”的發(fā)展和完善,也是三國時代最杰出的戰(zhàn)略謀劃之一。諸葛亮對“漢中三策”亦予以首肯,在實際操作中加以貫徹,五次北伐之中,至少有三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目標是雍涼而非關中。
具體到軍事上,這么做有兩個原因:一是蜀漢力弱,如果直接攻取關中,難免遭到曹魏雍涼、關中、中原兵力的三面夾擊,過于冒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就是因為這一點;二是蜀漢離涼州其實比曹魏更近,從漢中西部出發(fā),有一條祁山道,可以從今陜西南部(漢中)快速進入甘肅南部(隴右)。
祁山道是以前古漢水的河谷,雖是山路,但比較平坦,道上還有西漢水、青泥河、嘉陵江等河流輔助運輸。要不是西漢初年的武都大地震把漢水和嘉陵江震成了兩條河,蜀軍甚至可以從漢中溯古漢水而上,直達隴西,當年韓信暗度陳倉,就曾經(jīng)派樊噲溯古漢水佯攻隴西。
而曹魏要救援隴西,則必須穿過關中平原,繞道關隴大道,從街亭礙口穿越隴山,再折向西南,繞路太多,路途遙遠;如果想溯渭水而上,則渭水的水量不足以運送騎兵為主的魏軍。另外,曹魏長期處于守勢,往往是先聽到蜀漢進攻隴西的警訊才出發(fā)救援,只要蜀軍動作夠快,是有可能在魏軍趕到之前拿下隴西的。
因此,奪取雍涼,然后從雍涼和漢中兩路出兵,夾擊關中,從操作上是完全可行的。諸葛亮鑒于蜀漢實力較弱,北伐也以攻打雍涼為主,直接攻打關中的第二次、第五次北伐則另有原因,第二次是試探,第五次估計是知道身體不行了,沒時間從雍涼迂回了。
既然雍涼是蜀漢用兵的重點,那么對涼州有影響力的人就很重要了。蜀漢建立之初,確實擁有一個這樣的人,那就涼州漢羌叛軍的首領馬超,《演義》里甚至說他被羌人視為“神威天將軍”。涼州是漢武帝時代開拓和設置的,西漢時因為國都在關中地區(qū)的長安,所以把涼州當成后院來經(jīng)營,還是比較重視的。而東漢建都于關東地區(qū)的洛陽,對關中和涼州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加上東漢與羌族的戰(zhàn)爭比西漢劇烈,涼州殘破,東漢朝堂里的關東籍大臣屢次提出放棄涼州,還經(jīng)常利用政治權(quán)力迫害涼州豪族。
這種情況下,涼州豪族對東漢政府日漸離心,他們與羌族雜居日久,羌族在漢化的同時漢族也在羌化,最終涼州漢人豪族與羌人酋長組成漢羌聯(lián)軍,一起反叛漢朝,掀起了歷時數(shù)十年的叛亂。這個過程中,他們從涼州進據(jù)關中,有時還會跟漢朝政府互相利用。
曹操直到平定中原后,才對以馬超、韓遂為首的涼州叛軍予以重創(chuàng),夏侯淵、張郃又窮追猛打,虎步關右,最終趕走東山再起的馬超,斬殺一路逃亡的韓遂,涼州的隴右部分才告平定。而涼州的河西部分則因為曹軍鞭長莫及,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黃氏等豪族不斷叛亂,直到曹丕時代才消停下來。整個涼州地區(qū)的羌族、氐族、盧水胡等族,也始終在魏蜀之間搖擺。
涼州的漢胡各族對曹魏政權(quán)相當不服,這就給了蜀漢爭取他們的空間。劉備攻打漢中時,派馬超深入祁山道上的氐族居住區(qū),一次就招降了氐族七個部落數(shù)萬人??上яR超因滿門死絕心理創(chuàng)傷太大,又不是真得劉備信任,很快就郁郁而終。蜀漢經(jīng)營涼州不能少了本土人士的助力,于是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就映入了他的眼簾。
姜維出自天水四大姓之一(姜、任、閻、趙),其父姜冏在羌亂中為保護郡守而戰(zhàn)死,所以姜維是烈士之后,名聲有父輩的加持。他自己則文武雙全,一方面精研當時的主流儒學鄭玄之學,從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邁進,一方面又秉持涼州豪族的尚武之風,豢養(yǎng)死士,想在疆場上有一番作為。
姜維的鄭學水平不低,后來諸葛亮稱之為“涼州上士”,認為蜀地儒宗譙周、荊州名士馬良都有所不及,鐘會滅蜀后與姜維交好,認為姜維可與中原大名士諸葛誕、夏侯玄比肩,《世語》則說“時蜀官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可見姜維已經(jīng)成功的打入名士圈,在涼州聲望頗高,降蜀后曹魏抓了他全家卻沒殺,只是監(jiān)視居住,也有顧及這方面影響的緣故。
姜維的聲望如此之高,而且難得的還長于軍事,是蜀漢爭奪涼州的重要助力,所以降蜀后,年僅二十七歲就封了侯,又得到諸葛亮著重栽培,在蜀漢可謂官運亨通。姜維也因蜀漢的厚待,而為蜀漢盡忠竭智,發(fā)揮自己對涼州的了解和影響力,多次領兵為蜀漢爭奪涼州。
因為姜維在蜀漢只管軍事,所以大家可能以為他只是個赳赳武夫,其實不然。以他的鄭學修養(yǎng),未必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只不過蜀漢大權(quán)掌握在荊州派、東州派的手中,涼州人很少,難以形成勢力與他們一爭,姜維連年攻打涼州,未必沒有吸收涼州人進入蜀漢政權(quán),增加自己發(fā)言權(quán)的意圖在內(nèi)。隨著蜀漢對雍涼的一再用兵,在關東立國的曹魏不得不重視雍涼一帶,這深刻地影響了兩晉的歷史。
曹操時代勉強平定了隴右,對河西則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曹丕時代河西豪族的叛亂被平定,但整個涼州并沒有被曹魏消化,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輕松的奪取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曹魏駐守雍涼的郭淮、陳泰、鄧艾、王經(jīng)等也多是客將,不太敢起用涼州本地人。不過隨著諸葛亮的去世以及曹魏對雍涼的重視,隴右地區(qū)逐漸被曹魏消化,安定胡氏(胡遵、胡奮、胡烈)等隴右大族得到曹魏重用,姜維只好向更偏遠的河西地區(qū)發(fā)展。到蜀漢滅亡后,河西也被魏晉政權(quán)消化,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黃氏等紛紛進入魏晉政權(quán),索靖、黃華等人還位居高官。
也正因為如此,魏晉政權(quán)雖然立足關東,但對涼州的重視勝過東漢。晉初,河西鮮卑禿發(fā)樹機能叛亂,晉軍一敗再敗,晉武帝在準備滅吳戰(zhàn)爭的同時,卻毫無放棄涼州之意,而是派出精兵良將堅決鎮(zhèn)壓,最終晉將文鴦、馬隆等討平叛亂,保住涼州。雍涼豪族獲得較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迅速從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轉(zhuǎn)化,對晉朝的向心力也日益增強。西晉時,雍涼士族張軌(安定烏氏人)出任涼州刺史,其時匈奴人劉淵在羯人石勒、漢奸王彌的幫助下席卷中原,都城洛陽岌岌可危,張軌多次派部將北宮純率精銳騎兵“涼州大馬”支援洛陽。
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大漢奸王彌率軍數(shù)萬攻打洛陽,北宮純率精兵百余人沖陣,大破王彌;永嘉二年,劉淵之子劉聰率軍五萬攻打洛陽,北宮純再次入援,率軍夜襲,大破劉聰,涼州豪族可謂兩保晉朝,忠義無雙,時人亦競相傳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洛陽陷落,晉懷帝被匈奴所虜,又是涼州豪族武威賈疋、金城麹允、敦煌索綝在關中扶持晉愍帝,屢次擊破匈奴劉曜的大軍。最終因關中殘破,給養(yǎng)不足,到建興四年(316年),長安才被劉曜攻破,西晉滅亡,可以說涼州豪族將五胡亂華推遲了將近十年。而張軌依托涼州豪族建立的前涼政權(quán),則成為漢人在北方的避難所,文治武功為十六國諸涼政權(quán)之首。
因為中原士人的流入與涼州本土越來越重視文教,前涼不但自身文化成就迭出,而且?guī)拥弥苓叺亩d發(fā)鮮卑、乞伏鮮卑、盧水胡人、略陽氐族都日益漢化,后世在雍涼建立政權(quán)的南涼禿發(fā)氏、西秦乞伏氏、北涼沮渠氏無不重視文教,北魏消滅北涼后,得到的河西士人李沖等成為魏孝文帝漢化的主要助手。涼州豪族尚武的傳統(tǒng)則使前涼政權(quán)名將輩出,前涼創(chuàng)立者張軌、隴上壯士陳安、一代儒將謝艾等人都堪稱名將。尤其是后趙統(tǒng)一北方后,石虎三次派大軍攻打前涼,都被謝艾以少勝多,鎩羽而歸。直到數(shù)十年后,才在大秦天王苻堅壓倒優(yōu)勢的兵力下滅亡。
總之,以姜維為代表的涼州士人,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亂世中,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輝,涼州士人對華夏文明的保存和延續(xù)有巨大的功勞。這一切都離不開魏晉政權(quán)對涼州的努力經(jīng)營,而這又是被蜀漢的涼州戰(zhàn)略逼迫所致,所以,姜維對涼州的覬覦,反而成就了涼州,間接挽救了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