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孟獲諸葛亮愛才舍不得殺 卻為何非要殺張任呢?
我不是主角
說起諸葛亮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除了作為軍師能謀善斷,用兵如神外,諸葛亮對有才之人是非常愛惜的,像當(dāng)時的西涼名將馬超和南蠻王孟獲,諸葛亮都選擇用手段折服這些人,然后收為己用。可是后來劉備進(jìn)攻川蜀的時候,川蜀大都督張任戰(zhàn)敗被俘,張任素以忠勇聞名,為何諸葛亮沒有選擇收服名將張任,最終卻殺了他呢?
三國時期,各個勢力對人才都是極其重視的,一個人能否被任用,一部分取決于個人的實力,另一部分則取決于以前所處的位置,有些人能夠在新的主公收下建功立業(yè),名震三國,而有的人卻必須死。
曹操給所有人的印象便是心狠手辣,行事果斷,也就是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的奸雄形象,曹操有的是野心,但也同樣有那個實力,他比劉備和孫權(quán)更加強的一點是,曹操手下可以有那有野心的人,但是都在曹操的掌控范圍內(nèi),呂布就是曹操所掌控不了的人物,所以被殺死了。
蜀國能夠唯才是舉的例子也有很多,關(guān)羽降服黃忠和魏延,張飛收編嚴(yán)顏,諸葛亮給人的印象更是求賢若渴,任用賢能。無論是孟獲還是姜維馬超,都是被諸葛亮的個人魅力所感化,最終投奔了蜀國。
那么張任身為蜀中名將,諸葛亮為什么會殺他?這里有兩種觀點,其一便是諸葛亮實則仁義,其實小肚雞腸,但是從諸葛亮與政敵李嚴(yán)的關(guān)系就可以知道這完全不成立,二人李嚴(yán)力求修養(yǎng)生息,但是諸葛亮主張北伐,即使是在罷黜了李嚴(yán)后,諸葛亮對李家沒有任何偏見,依舊重用了李嚴(yán)之子李豐,在諸葛亮死后,李豐也知道蜀國不會有人重用他,也郁郁而終。試問還有誰能做到這樣?
唯一的解釋就是張任作為蜀中的大將,卻寧死不降,極大的阻礙了劉備進(jìn)駐漢中,諸葛亮殺他,完全是為了打消地方勢力的影響,使蜀漢集團(tuán)能夠更好的與地方相處,同時又保持一定的姿態(tài),這也完全是為了國家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