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停尸37年 康熙為什么不將她下葬?
蘩花渃幕
孝莊太后,歷史上一般稱呼為“孝莊文皇后”,她是康熙皇帝的祖母,也是皇太極的妃子。關于孝莊太后的影視劇不在少數(shù),盡管仍舊有所更改,但是很多人還是能夠從中了解到一些有關于真實的孝莊太后的歷史情況。然而,孝莊太后死后,竟然長達37沒有下葬,一直停尸宮中,而這又是康熙的安排。康熙究竟為什么要這樣做?
說起孝莊太后,大概無人不知。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她是公認的明清之際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也是古代皇族女性中極富人格魅力的一位傳奇女子。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75歲的孝莊太后結束了她輝煌而操勞的一生,駕鶴西去了。出人意料的是,孝莊并沒有與他的丈夫皇太極合葬于關外昭陵,而是一直在宮中停放著靈柩,而且這一放就是37年之久。康熙帝這一出乎情理之外的安排,曾一度引發(fā)了多方揣測,更被稱為“清初疑案”之一。
這背后究竟有些什么隱情呢?且聽有書君細細道來:
一、難以割舍的祖孫情。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都會對康熙皇帝和他祖母孝莊太后的深厚感情很有印象。
康熙帝幼年即位,全憑老祖母為他殫精竭慮,籠絡朝臣,排除異己,一步一步,用心血將他培育成一個杰出的帝王,幫助他建立起清王朝第一個黃金時代。連康熙帝自己都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康熙與孝莊太后的確是祖孫情深。有一年春天,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捎書信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鰱魚,鯽魚裝封好,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
康熙陪祖母巡幸五臺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孝莊太后病危,康熙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并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shù)。
晚年的孝莊太后對這個孫兒不僅傾注了全部的慈愛,更為孫兒的皇朝政權嘔心瀝血,盡全力扶持。
因此,孝莊崩逝之后,康熙的悲痛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據(jù)說康熙違反常規(guī)執(zhí)意要在宮中為祖母守三年之喪,后因朝臣反對,又改戴孝兩年。
康熙不愿意將老祖母過早下葬,于是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于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其后,在他在位期間,康熙幾乎每年都去遵化祭拜祖母。因此清朝皇室對此事的解釋一直就是康熙與祖母感情太過篤深,不忍下葬。
但是,在中國的喪葬禮節(jié)中,“入土為安”是個特別被強調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康熙三十多年不葬祖母,顯然僅憑感情篤深這一點是說不過去的。那么純孝之外,康熙還有什么迫不得已,無法示人的隱情呢?
二、老祖母的遺囑給康熙帝留下了難題。
史書記載,孝莊太后在臨終時,曾給康熙皇帝留下了遺囑:由于太宗陵寢奉安已久,且已有孝端皇后合葬,不可因為自己而輕動土木。而且,自己心中還時刻惦念著順治與康熙父子,所以應當在順治孝陵附近安陵。
這個囑托成了康熙年間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因為她留下話了,不要將她跟皇太極合葬,只能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愿意忤逆祖母的遺愿。
那么問題來了,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孝陵范圍內(nèi),最尊貴的地方已經(jīng)建有順治帝陵寢,如果將孝莊太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下,康熙帝只好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放置孝莊太后的靈柩,也算是權宜之計吧。
話說到這兒,想必很多人會疑惑,孝莊太后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遺囑,不愿意跟丈夫皇太極合葬呢?
三、康熙太了解祖母心中的隱痛。
這第三個原因,關乎孝莊太后一生唯一的一個污點。那就是史學界爭議很大的孝莊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傳言。
關于這段公案,民間一直多有流傳,雖然并沒有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證,但孝莊和多爾袞曾經(jīng)相戀卻是事實。
孝莊太后生于萬歷41年,據(jù)說她最初入宮去投靠她姑姑——皇后哲哲時,還是個13歲的孩子。本沒有打算要成為太宗的妃子,只是想等到年齡合適時再擇偶婚配。
而多爾袞生于萬歷40年,當時由于政治利益斗爭失去了母親,年幼的多爾袞和弟弟多鐸就由太宗撫養(yǎng)。
少男少女,情竇初開,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且年歲相當,滋生情愫是極為正常的事。
然而帝王家的愛情之花,從來只盛開在清宮劇里。孝莊太后最終還是遵從公主們和親的共同宿命,作為一顆政治聯(lián)姻的棋子嫁入了皇宮,跟她的姑姑哲哲,姐姐海蘭珠一起侍奉同一個丈夫皇太極。
孝莊先后為皇太極生下了三位公主一位皇子?;侍珮O駕崩時,孝莊皇后6歲的兒子福臨被擁立為新皇。此時,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勢力已是今非昔比,說他是皇權的實際操控者也不為過。
然而在眾多皇子中福臨中選,手握兵權,黨羽密布的多爾袞竟欣然支持,這不能不讓人想到關于孝莊和多爾袞的民間傳言。不僅如此,在現(xiàn)存的清宮檔案里,還出現(xiàn)了對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稱呼。什么樣的關系,可以讓小皇帝福臨稱呼為“皇父”呢?
多爾袞從沒入關時就覬覦皇位,到此時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能奪皇位而不奪,其真實原因又是什么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孝莊。
孝莊太后為了保存兒子和皇位,這其間費了多少苦心,綢繆委屈,調護化解,個中款曲也許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
根據(jù)這些細節(jié)判斷,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雖然無實據(jù)可考,但其為了保存兒子的皇位失身大概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孝莊太后留下遺旨不與太宗合葬,極大可能是認為自己白壁有玷之身無法與太宗同穴。
康熙皇帝完全了解祖母當年屈身以保全太宗一生奮斗而來的天下這份苦心,所以孝養(yǎng)無微不至。
孝莊去世之時,尊重她個人意愿不能葬于皇太極昭陵,但是康熙又不忍心讓祖母孤零零別葬他處,所以才會出現(xiàn)孝莊棺槨在宮中停37年無法下葬的局面。
綜上所述,孝莊太后去世后在宮中停尸37年而不下葬,這件事雖然乍一聽有悖于常理,但細究其背景因素,卻讓我們剝洋蔥般看到了令人唏噓感嘆的歷史真相。
即使白壁有瑕,孝莊太后在歷史上堪稱后宮楷模的正面形象也絲毫不受影響。她在清朝剛入關內(nèi)憂外患的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保護培養(yǎng)了歷史明君。她的賢德無私和高貴大氣,今天依然令后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