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契丹人真的會在胸口刺狼頭么?天龍八部中這些設定都是錯誤的
最真實的你
喬峰之所以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漢人而是契丹人,就是因為他胸口上刺青的狼頭。不過歷史上契丹人真的會在自己胸口紋一頭狼么?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契丹人和漢人在生活習慣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刺青并不是他們識別同族人的方式,畢竟當時契丹人有自己的國家,這個種群數(shù)量還是很大的。其實在天龍八部當中,還有很多設定是不符合宋朝歷史背景的,這次就為大家講講其中錯誤的地方。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金庸武俠小說中,以宋代為歷史背景的有四部,分別是《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與《倚天屠龍記》(小說從南宋末寫起)。既然以宋朝為背景,難免會寫到宋人的生活習慣。但金庸小說對宋朝生活的描寫,多半都是錯誤的。說錯誤,是指不合史實。我們以《天龍八部》為例,來看看金庸弄錯了哪些史實。
《天龍八部》的主角之一喬峰,身上有一個狼頭刺青。金庸說,這狼頭刺青是契丹人的標志。喬峰確認自己為契丹人,就是因為在雁門關看到幾名契丹同胞,胸膛都有狼頭刺青,和他胸口的刺青一模一樣。但這個胸口刺狼頭的契丹“習俗”,是金庸老爺子“無中生有”的,因為在契丹史料中,我們找不到狼頭刺青的記載。
《天龍八部》又寫道:“喬峰自兩三歲時初識人事,便見到自己胸口刺著這個青狼之首,他因從小見到,自是絲毫不以為異。后來年紀大了,向父母問起,喬三槐夫婦都說圖形美觀,稱贊一番,卻沒說來歷。北宋年間,人身刺花甚是尋常,甚至有全身自頸至腳遍體刺花的。當時身上刺花,蔚為風尚,丐幫眾兄弟中,身上刺花的十有八九,是以喬峰從無半點疑心?!边@段描述,倒是合乎宋朝歷史。因為宋人中確實盛行刺青之風。我們熟知的“岳母刺字”,實際上就是岳飛身上的刺青。北宋名將呼延贊身上的刺青,比岳飛還要夸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連他的妻兒、仆從都要在身體紋上“赤心殺賊”。
宋朝市井間也多刺青之人。宋人說,“今世俗皆文身,作魚龍、飛仙、鬼神等像,或為花卉、文字?!泵显稀稏|京夢華錄》寫道,開封的妓女外出踏青,身后總是少不了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這些“惡少年”因為大腿有刺青,被稱為“花腿馬”。
《天龍八部》還寫到喬峰與段譽在無錫的松鶴樓拼酒:“段譽和那大漢你一碗,我一碗,喝了個旗鼓相當,只一頓飯時分,兩人都已喝了三十來碗?!薄澳谴鬂h”就是喬峰。他們拼的是什么酒?小說有交待:喬峰叫道:“酒保,取兩只大碗來,打十斤高粱。”滿滿的兩大碗酒一斟,“段譽登感酒氣刺鼻,有些不大好受”??芍麄兒鹊氖歉呔凭鹊母吡痪疲嗉凑麴s過的白酒。
然而,在北宋江南的酒樓,是不大可能喝到高度白酒的。一般認為,白酒到了元朝時才從域外傳入中國,不過,也有一些史料記載顯示,宋遼時期應該已出現(xiàn)了白酒,但即便宋人已掌握了蒸餾酒的技術,白酒仍然不是市場上常見的商品酒,特別是江南人,平日喝的酒都是低度的黃酒。松鶴樓在江南無錫,出售白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換言之,喬峰與段譽在這里拼酒,不可能喝到“酒氣刺鼻”的高粱酒,只能是溫軟的黃酒。
《天龍八部》還寫到段譽喝茶,喝茶的地點是姑蘇燕子塢:“到得廳上,阿碧請各人就座,便有男仆奉上清茶糕點。段譽端起茶碗,撲鼻一陣清香,揭開蓋碗,只見淡綠茶水中飄浮著一粒粒深碧的茶葉,便像一顆顆小珠,生滿纖細絨毛。段譽從未見過,喝了一口,只覺滿嘴清香,舌底生津。這珠狀茶葉是太湖附近山峰的特產,后世稱為‘碧螺春’,北宋之時還未有這雅致名稱,本地人叫做‘嚇煞人香’,以極言其香?!?/p>
但金庸對宋茶的介紹也是錯誤的,因為按宋人的烹茶方式,茶碗中是不可能看到“一粒粒深碧的茶葉”的。
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茶葉,叫做“散茶”,是一顆一顆散開的,只有少數(shù)茶品如普洱茶才制成茶餅。烹茶時,將茶葉放入茶壺內,用開水沖泡即可。此即“泡茶法”,形成于元明時期,延續(xù)至今。但宋人用的茶葉,一般都是“團茶”或“末茶”。什么叫做“團茶”?茶葉采摘下來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經過洗滌、蒸芽、壓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拍成茶餅,這就是“團茶”;如果不拍成茶餅,茶葉呈粉末狀態(tài),則是“末茶”。
宋人烹茶的方式也跟我們現(xiàn)在的“泡茶”完全不同:先“團茶”研成粉末狀(“末茶”則不必研);然后,每只茶盞放入一勺子茶末,注入少量開水,調成膏狀;然后,一邊沖入開水,一邊用茶筧擊拂,使水與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這叫做“點茶”?!短忑埌瞬俊匪鶎懙氖窃鲿r期才出現(xiàn)的“泡茶”,而不是宋人的“點茶”。
宋人烹茶,有時也會用到“散茶”,散茶主要流行于兩浙一帶,如太湖洞庭山出產的“水月茶”,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茶葉。但盡管是散茶,烹茶時也不是拿茶葉直接沖泡,而是先將茶葉研成茶末,調成茶膏,再入盞沖點。
順便說一下,宋代“水月茶”通常被認為是后世“碧螺春”的前身。“碧螺春”又名“洞庭碧螺春”,這里的“洞庭”,不是指湖南的洞庭湖,而是指江蘇太湖的洞庭山。“碧螺春”的得名,也不是因為此茶“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于春季,故名碧螺春”,而是因為洞庭山出產的茶葉,以產自“碧螺峰者尤佳”,因此才命名為“碧螺春”。
總而言之,生活在北宋時期的段譽,是不可能在姑蘇喝到“茶水中飄浮著一粒粒深碧的茶葉,便像一顆顆小珠,生滿纖細絨毛”這樣的“碧螺春”的。
小說的人物與故事情節(jié)均可虛構,但涉及古代生活習俗方面的描述,還是不要太“穿越”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