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說的弱冠之年是指的多少歲?
你懂她也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人們會說到弱冠之年這個成語。弱冠之年在古代指的是一個年齡段,那么這個年齡段是多少歲呢?可能還有些小伙伴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惑。在古代,男子到了弱冠之年需要舉辦弱冠禮,希望男子在今后搜人那么接下來,那么小編現(xiàn)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弱冠指的是二十歲,一般據(jù)《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弱冠之年的男子在由有威望的族人或者當(dāng)官的人給男子帶上弱冠帽,來祈禱將來受到人們的尊敬!
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并準(zhǔn)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領(lǐng)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而行弱冠之禮之后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成年,可以擔(dān)起重責(zé)。古代男子在弱冠之年后就代表了獨立??吹竭@里你應(yīng)該知道弱冠之年是多少歲了吧?沒錯就是20歲!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fā)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成人禮的舉辦一般是在男子20歲的時候舉辦!而且對女性就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還是很嚴(yán)重的。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20歲的男子到了弱冠之年后就要舉行冠禮,就是把頭發(fā)盤成發(fā)髻,謂之結(jié)發(fā),然后再戴上帽子,這就叫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不能用于女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0歲左右稱為弱冠
30歲左右稱為而立
40歲左右稱為不惑
50歲左右稱為知天命
60歲左右稱為花甲
70歲左右稱為古稀
70歲以上稱為耋耄(mao die)
古代形容年齡的方式與現(xiàn)在直白相比大有學(xué)問,如“黃口小兒”便是指10歲以下的孩子,而我們會在電視上看到聽到“弱冠之年”,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呢?弱冠又蘊含了什么樣的含義呢?編者為你細(xì)細(xì)講述......
嬰兒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稱齠年,10歲以下稱黃口。
男子:弱冠(20歲)、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50歲)、花甲(60歲)、古稀(70歲)、杖朝(80歲)、耄耋(90歲)、期頤(100歲)
女子:金釵(12歲)、豆蔻(13歲)、及笄(15歲)、碧玉(16歲)、桃李(20歲)、花信(24歲)、摽梅(出嫁)
《禮記·曲禮上》記載,“二十曰弱,冠”。簡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唐代《孔穎達·正義》里又有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贝笠馐钦f,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年滿二十歲的男子要參加加冠禮,預(yù)示自己已經(jīng)成年。但是,由于二十歲的男子身體尚未發(fā)育強壯,所以稱之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后人就用“弱冠”來指代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jì),“弱冠之年”也成了男子二十歲的代稱。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歲的年紀(jì),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后,要在自家的宗廟里舉行加冠禮。一般來說,加冠禮由父親主持,并特邀德高望重的貴賓為行冠禮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數(shù)上,分別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該男子往后開始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quán)力。三次加冠結(jié)束后,特邀的貴賓還要向行冠禮的男子宣讀祝詞,賜予他一個“美”字,寓意他在未來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禮的時候,要將頭發(fā)盤成發(fā)髻,然后再帶上帽子,這樣方能稱之為“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