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皇帝賜予的黃馬褂有什么作用?黃馬褂有什么特權(quán)?
睫下傷城
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一些清宮戲當(dāng)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皇帝要賞賜某位功勛卓絕的大臣的時候,經(jīng)常會說:“賜雙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賞穿黃馬褂”。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劇中看到那些皇帝身邊的侍衛(wèi)也都是身穿著黃馬褂的。那么這就讓人有些疑惑了,那么這黃馬褂到底有沒有什么特權(quán)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xiàn),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松款式設(shè)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后來的“黃馬褂”。
職業(yè)裝
在最開始,黃馬褂只是一種職業(yè)裝,上班的時候需要穿著,但是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擁有權(quán),當(dāng)你離開了這個職位,黃馬褂就被收回了?!秶[亭續(xù)錄·黃馬褂定制》中有這樣的記載:
“凡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御前大臣、侍衛(wèi),乾清門侍衛(wèi)、外班侍衛(wèi),班領(lǐng),護(hù)軍統(tǒng)領(lǐng),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也就是所有皇帝身邊服侍的人都要穿黃馬褂,如果是皇帝出巡,大臣們也要穿著黃馬褂,其作用就是制造一種“御氣”,彰顯皇家威嚴(yán)無比。
賞賜宗室群臣
第二,皇帝恩賜宗室、近臣和獎賞武職官員的黃馬褂,其中賞給武官的,要不是在八旗騎射比武中奪魁,要不就是得勝回朝,皇帝讓他們高人一等;偶爾統(tǒng)治者高興,也會賞賜給身邊人,比如,慈禧就曾賞賜一件黃馬褂給她的火車司機(jī)。
其實作為官服,穿上黃馬褂,意味著是皇帝身邊的人,因此,文武百官均已得到黃馬褂為榮耀,受賜黃馬褂者可以在隆重場合穿。而黃馬褂的得失之間,也體現(xiàn)著獎懲的示范意義。可見,在清朝,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著皇帝的寵信,是個人極大的榮耀。
行圍馬褂
清咸豐前,清帝每年秋天都會到木蘭(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處,現(xiàn)名“圍場縣”)打獵20天,進(jìn)行“行圍”。而在行圍打獵的過程中,只要參與的文武官員射得獵物,或者是打獵完畢遇到獻(xiàn)禽的蒙古人時,清帝一般都要賞穿黃馬褂。
當(dāng)然這種行圍馬褂其實與職任馬褂差不多,它只有在行圍的時候才能穿,其他時候皆不能穿,只能是將它供奉在家中。而一旦違反,私自將其穿出去,則會被以覬覦皇權(quán)罪論處。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擁有的高級官員的象征,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shù)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太平天國崛起后,“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再后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黃馬褂”在古代并沒有什么特權(quán),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yù)。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quán)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