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五虎將分別是誰?他們戰(zhàn)斗力如何?
依舊醉亽
一說到五虎將,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不過一般意義上的五虎將指的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五位大將,他們都是蜀漢非常有名的人物,因為都被《三國志》寫在一起了,所以后世才將他們合稱為五虎將,和曹魏的五子良將差不多。但是既然是分屬不同陣營,魏蜀吳都是后來出現(xiàn)的,在漢朝末年,最有名的應(yīng)該還是袁紹了,袁紹可以說也曾經(jīng)是雄霸一方,他手下的能人將士自然也有很多,那袁紹有沒有堪稱五虎將一般的大將呢?袁紹手下的五虎將算是有誰呢?他們分別是什么人,各自的戰(zhàn)斗力又如何,比得過蜀漢的五虎上將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1.麴義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武威郡姑臧人也。生卒年不詳,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lǐng),能征善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zhàn)法,率領(lǐng)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界橋之戰(zhàn),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害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shù)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zhàn)于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余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余。公孫瓚連戰(zhàn)連敗,只得退還易京固守不出,麴義等乘勝追擊,包圍易京。
公孫瓚在易京內(nèi)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余,麴義軍隊糧盡,士卒饑困。麴義只得率領(lǐng)余眾數(shù)千人退走。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
后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并他的部眾,有余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2.顏良
顏良是東漢末期袁紹部下的武將,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于官渡交戰(zhàn)。開戰(zhàn)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钡窃B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后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中則記載顏良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進攻。)
面對這個形勢,曹操的謀士荀攸建議,率軍先佯裝在延津(今河南汲縣東)渡河,做出襲擊袁軍后方的姿態(tài),誘使袁紹分兵延津。然后,輕兵急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曹操依行其計,袁紹果然分兵向西,挺進延津。曹操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及距白馬十余里時,顏良大為震驚,倉促迎戰(zhàn)。曹操派將軍張遼和關(guān)羽為先鋒率先進擊。經(jīng)過一番交戰(zhàn),關(guān)羽望見了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shè)幢麾、張蓋),在張遼軍隊的掩護下,關(guān)羽策馬沖到顏良身邊,在萬眾之中斬殺死顏良,又拔出腰間佩刀斬其首級而歸。從始自終,袁軍諸將都不能擋住關(guān)羽。[2-4] 曹操揮動著自己手中所持“麾”,徐晃等人的后續(xù)部隊奉令沖殺。袁軍大敗潰散,白馬之圍遂解。
3.文丑
顏良是東漢末期袁紹部下的武將。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出兵攻打曹操。曹、袁兩軍初戰(zhàn)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zé)進攻的將領(lǐng)顏良。曹操認為白馬并不適合防御,主動放棄在白馬的據(jù)點,沿河向西轉(zhuǎn)移人口和物資。袁紹渡河追擊曹操的運輸車隊。但曹操并不情愿把官渡和黃河之間的土地都留給袁軍。他想抵抗袁紹進軍,在回援官渡前讓袁軍付出慘重代價。由于曹操在白馬之戰(zhàn)中佯攻,袁紹前鋒部隊沿河向西面的延津進發(fā)。他們很可能在那里渡河且未受曹操軍阻攔。此時,袁紹幾乎正處在曹操在官渡的防御工事和大本營都城許都的北面。
曹操軍隊到達延津,在白馬西20里、南50里的南阪下扎了營寨。因曹操營在距離河岸有一段距離的防洪堤壩南側(cè),當(dāng)曹操派人哨探袁軍動向時,袁紹卻看不見曹軍。探子起初報告有五六百騎兵在路上,后又報告騎兵稍有增加,步兵不可勝數(shù)。曹操不讓探子再報,讓騎手卸鞍放馬。白馬縣運輸車隊出現(xiàn)在堤壩的北側(cè)了,處在了袁紹軍的視野內(nèi)。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軍師荀攸卻反對:“這正是我們的誘敵之策!我們怎能離開?”
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并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沖擊袁軍。袁紹軍戰(zhàn)敗,文丑陣亡。
4.張郃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后,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zhàn),被曹洪擊退,隨后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跟隨曹操攻取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jīng)鲋?,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zhàn)功。建安二十年(215年)末,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后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迎戰(zhàn)劉備。次年正月,夏侯淵戰(zhàn)死,張郃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張郃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轉(zhuǎn)為右將軍,隨曹真抵御諸葛亮,在街亭之戰(zhàn)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征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231年),受司馬懿所迫而領(lǐng)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謚曰壯侯。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
5.高覽
高覽,東漢末年袁紹部將,后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
在一些民間藝術(shù)中,高覽被譽為“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武藝高強,渾身是膽,高義傲骨。
高覽,與張郃并為袁紹大將。官渡之戰(zhàn),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fù)譖于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于曹操。
官渡之戰(zhàn),高覽曾和許褚大戰(zhàn)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于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
后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被趙云一槍刺于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