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和謝安是死對頭 為和郗超還愿推薦謝安侄子當統(tǒng)帥參與淝水之戰(zhàn)?
紅塵滾滾
淝水之戰(zhàn)可以說是一場奇跡之戰(zhàn),東晉僅僅依靠8萬兵力竟然擊敗了前秦的30萬大軍,如果加上其他兵力足足有80萬。實際上東晉能打贏這場戰(zhàn)役,還要感謝郗超力薦謝安的侄子謝玄當統(tǒng)領(lǐng)。當時郗超和謝安算是死對頭,但這場戰(zhàn)事對于東晉來說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所以郗超才會不計前嫌讓謝玄領(lǐng)兵。有一句古話叫“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郗超這次就做出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在對人才的舉薦和選拔上,不能從個人的好惡和私人利益出發(fā)來做決定,否則就不能真正做到唯才是舉,而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中,東晉之所以能大獲全勝,司徒左長史郗超極力推薦“死對頭”謝安的侄子為帥,可謂“功不可沒”。
時間回溯到動蕩的西晉末年,朝廷的腐敗,最終引發(fā)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瑯邪王司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jù)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qū)。在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后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jù)國,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隨后,前秦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東晉的梁(今陜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堅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fēng)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
前秦兵力強大,勢不可擋,怎么辦?東晉朝廷急忙商議對策。太傅謝安提議,讓自己的侄子謝玄(公元343年—388年)為帥,北上討伐苻堅,可大臣們對此頗有爭議,認為謝玄不能勝任,此事一時無法定奪。此刻,司徒左長史(按:左、右長史皆為司徒府僚屬之長,位次左高右低,共同輔佐司徒掌管各曹等府事。)郗超站出來說道:“謝玄定能成功。我和他曾在桓溫的軍府中共事,發(fā)現(xiàn)他用人能各盡其才。即使是一些細小事務(wù),他也能安排的十分妥當。以此推斷,想必他定能建立功勛?!?/p>
郗超的一番話,讓人頗感意外。因為大家都知道郗氏和謝氏這兩個名門望族矛盾頗深,郗超與謝安向來不和。原因是郗超認為父親郗愔是名公之子,地位應(yīng)在謝安之上,但一直處于閑職,而謝安卻掌握朝政,對此憤恨不平,而謝安對郗超也是憎恨不已。為此,大臣們都以為郗超不會支持謝玄為帥的。沒想到郗超為了國事,這么不計前嫌。就這樣,在郗超的保薦下,大家的意見趨同,朝廷最后任命謝玄為前鋒都督,去迎擊敵軍。
謝玄出征后,果然勇不可當,率區(qū)區(qū)8萬軍隊擊退了80萬前秦大軍,并乘勝北伐,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故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颁撬畱?zhàn)”勝利后,時人都贊嘆郗超有先見之明,而且對他不因個人愛憎而隱匿別人才能的做法表示欽佩。
人們不禁要問,這郗超到底什么人?為什么會“公心薦才”?其實,郗超(公元336年——378年)參與朝政,從來都是以國事為重。他是高平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人,年輕時就表現(xiàn)出了卓越才能,有曠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廣泛。可惜的是,太元二年(公元378年)十二月,郗超因病去世,時年才四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