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始祖張三豐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他又有哪些貢獻?
影子愛人
一說到武當派,一定有很多人會想到武當派的始祖張三豐,他是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武俠小說當中的人物,他創(chuàng)立的武當派到現(xiàn)在依舊有非常多的弟子和傳人,而且在各種武俠小說中,武當派一直都是以一種正面形象出場,為人尊敬。那么,我們不妨來一起看看,武當派的祖師張三豐都有著什么樣的傳奇經(jīng)歷,受人尊敬的他又有著怎樣的貢獻呢?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字符元,道號三豐。武林至尊、內(nèi)拳始祖、原太極創(chuàng)始人、龍行書法開山鼻祖、武學造詣十分深厚。元末明初真人,武當派始祖,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出生,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與元朝丞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后來辭官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張三豐的出生地有諸多爭議,明史記載生于遼東懿州,但也有陜西寶雞及福建邵武等多種說法。
張三豐是道家內(nèi)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豐所創(chuàng)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等至少十七支。
由于武當武術和太極拳的廣泛傳布,張三豐的名字被世人廣為傳頌。他是遼東懿州人,名全一,號三豐,又號張邋遢、玄玄子,是元末明初一個內(nèi)煉有成的全真道士。傳說明初他曾到武當山與弟子結廬而居,探討道術,常為其弟子表演或教導武當武術,后離開武當山,不知所終。
明太祖和明成祖多次征召張三豐未果,更增添了他的神秘,明代諸帝又對他屢次詔封,聲名大著。張三豐的丹道理論特別強調道儒釋三教歸一,竭力融會儒學,具有濃厚的儒教氣味,主張陰陽雙修,并創(chuàng)制了一個獨特的睡功,稱為蟄龍法。明代出現(xiàn)了以張三豐為祖師的許多派別,主要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豐派等。張三豐還創(chuàng)制了一套內(nèi)家拳法,此拳法的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尚意不尚力。充分體現(xiàn)了道家貴柔守雌,以柔克剛的哲理。此拳法一直流傳至今,對中國武術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貢獻。
明成祖時,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朱棣派吏部尚書郭琎、隆平侯張信等人,率領兵士30萬人,大修武當山宮觀,花費達千萬。朝廷圣旨封武當山,于是龍虎、武當、華山、九華、茅山、羅浮諸山,道教變得十分興盛。
歷代統(tǒng)治者對張三豐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都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zhèn)?,朱元璋建立明朝,張三豐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尋找張三豐。
由于史書中關于張三豐的記載有限,我們只是大致知道,他本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遼東懿州人。自幼張三豐非常聰明,過目不忘。據(jù)說他身材修長偉岸,十分魁梧,留有長須,身著薄衣。無論天氣是否炎熱,只是穿一件納衣。其身上確實有種道風仙骨的感覺。在他出家修道前曾做過縣令,后來在終南山修道。后來他便云游四方。由于他寒暑基本只是穿一身單薄的衣服,不太注重儀表,顯得有些隨性,由此而有邋遢道人的稱號。此外,他的飯量也很大,據(jù)說一頓飯能吃一升米,此后可以多日不吃飯。這應該說的就是道家的辟谷之術。
那說到張三豐到底有多厲害,則確實非同一般。他在武當山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道派,也就是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fā)展史上的新的一頁,并成為武當武功的創(chuàng)立者;他的武功高強卓絕,并在歷史聲名赫赫;他主張三教合一,即“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在他看來,修道之人應以追求道德圓滿為基礎,經(jīng)過潛心修煉,他最終修得太極拳法,并從中悟出了前人所沒有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