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好聽的名人復姓名字
我自知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名人那還真的是多了去了,但是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好聽的復姓名字也還是很多的,比如小編聽說的過的諸葛亮啊什么的,但是其實這些也都不是什么好聽的了,下面小編要為大家盤點的是十大好聽的復姓名人名字,感興趣的你一定別錯過了!
第十位:百里奚。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市)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是歷史名城南陽涌現(xiàn)出的杰出人物之一,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fā)教封內(nèi),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姓氏來源: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在虞國(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春秋時,虞仲有個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鄉(xiāng),又稱百里奚,他在虞國任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國被晉國所滅,百里奚和虞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里奚也作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國。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隸,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他聽說百里奚是個有才干的人之后,決心把他追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里奚的重視,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用五張羊皮把他作為逃奴贖回來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談后,對他大加贊賞,封他為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百里氏。
第九位: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tǒng)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姓氏來源:太史姓源出有二:
1、以官名為氏。西周、春秋時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掌天時、星歷職。其后代以祖上官職“太史”銜為姓,稱太史氏。
2、出自姬姓,胡于蔡之后所改。西周時,周文王的孫子胡于蔡,又稱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為氏。
第八位: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姓氏來源: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后,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第七位: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漢辭賦家。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文章西漢兩司馬」,這是班固對司馬相如文學成就的評價。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jié)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jié)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漢賦經(jīng)過他揉和各家特色,加上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建立起固定的散體大賦,成為后來詩賦的典范。
姓氏來源:源于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zhí)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后來程伯休父克平了許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后遂成司馬氏。春秋宋國,楚國,晉國,各國都有司馬,以司馬為姓。
第六位:東方朔。
東方朔(前161年-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陵縣神頭鎮(zhèn))人,西漢著名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nóng)戰(zhàn)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yōu)看待,不以重用。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的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
姓氏來源:伏羲氏裔孫中有個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東方),世代執(zhí)掌東方青陽令。他的后代子孫遂以東方命姓,稱東方氏,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又一說出自張姓,是漢代文學家東方朔的后代。
第五位:獨孤信。
獨孤信(502年-557年)本名如愿,北周時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少年時代喜愛修飾,講究穿戴,故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官拜大司馬,進封衛(wèi)國公。
姓氏來源:獨孤姓出自劉姓,起源于北魏時代北鮮卑部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后代以獨孤為氏。劉秀之子劉輔的裔孫劉進伯官度遼將軍,在攻打匈奴時失敗被俘,囚禁于獨山(今遼寧省海城境內(nèi))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單于,為谷蠡王,號獨孤部,傳至六世孫羅辰時,隨北魏孝文帝遷居洛陽,遂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稱為獨孤氏。[1]獨孤一族為當時鮮卑貴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F(xiàn)多簡化為單字“獨”姓或轉(zhuǎn)化為劉姓。
第四位:萬俟詠。
萬俟詠,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于時。據(jù)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于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
姓氏來源:拓拔珪原是鮮卑君主的后代,在戰(zhàn)亂中長大,他成年后,不失時機地召集父王的舊部,占地稱王,擴展勢力。東晉時,萬俟部落隨拓拔氏進入中原,后來就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北魏君位傳六王后,由獻文帝拓拔弘繼承,他的三弟之后,就是萬俟氏的始祖。
第三位: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nèi)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fā)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姓氏來源: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大夫,子蘭的后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第二位:鐘離昧。
鐘離眛(?一前200年),姓鐘離,名昧。朐縣伊蘆鄉(xiāng)(今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伊蘆鄉(xiāng))人。楚漢之際項羽麾下名將,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峙時給劉邦以沉重打擊。漢朝初年,被韓信逼迫而自殺。
姓氏來源:
鐘離源出有二:
1、出自嬴姓,以國名為氏。
周代時,伯益的后人有封國鐘離國(在今安徽省臨淮關一帶),春秋時鐘離國被楚國所滅,國人遂以原國名命姓,稱鐘離氏。
2、出自子姓,以地名為氏。
春秋時宋桓公的兒子敖在晉國任職,敖的孫子伯宗為晉國大夫因勇于直言為三郄所害,他的兒子州犁逃到楚國,任楚太宰,食采鐘離,他的后代子孫遂以居住地命姓,稱鐘離氏。
第一位: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母親高氏為漢族。從小“該博文史”。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李淵愛其才,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后稱《唐律疏議》)30卷。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受許敬宗誣陷,削爵流黔州(今重慶市武隆縣江口鎮(zhèn)),終自刎而死。
姓氏來源:長孫復姓本為拓跋氏,為后魏獻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沙英雄為南部大人,號拓跋氏;小兒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兒子,就賜他的兒子為長孫氏。長孫嵩后來位至太尉,封為北平王;他的侄子長孫道生屢建戰(zhàn)功,位至宰相,封為上黨王。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襲為王族大人。孝文帝時,以拓跋姓為魏朝皇族宗室之長門,故改姓為長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