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官員任昉是一個怎樣的人?任昉生平介紹
午夜搭車
任昉是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藏書家。任昉幼年時便勤學苦讀,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6歲被劉秉聘為主簿,從此開啟了他的入仕之路。任昉經歷齊朝、梁朝,梁高祖就曾讓任昉擔任記室參軍,負責起草文書,后來蕭衍稱帝,任命官升吏部郎中兼著作事務??赡芎芏嗯笥讯歼€不太了解任昉這個人物,他和梁高祖蕭衍之間到底還發(fā)生過哪些故事呢?這次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任昉的生平,一起來看看吧。
“有溪來自西南兮,勢奔騰而蜿蜒,界甸服以為中江兮,稱宜興之名川。”
——明代宰丞李東陽《荊溪賦》。
1、 這個太守有點“傻”
宜興人都知道,新太守有點“傻”,把賴以生存的公田收入,僅僅保留一小份,其余的全部分給了下屬和窮人,以致家里妻兒只能吃麥飯。
因為窮,宜興很多人家生下嬰兒就直接溺死了。
這丑陋的風俗可把新太守氣的夠嗆,他發(fā)告示,宣布溺嬰等同殺人罪,這才保全了無數孩子的性命。
饑荒之年,自己俸米拿出來施粥,救活了2000多條人命。
宜興人喜歡這位太守任昉, 他離任時,風雨的焦渚頭,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庶民上善盈盈水,太守溫情眷眷舟?!?/p>
為他建了任公釣臺,造了生祠,世世代代受香火祭拜。
但是,沒人知道任昉真正的來頭。
2、一對好友的戲言竟然成真
17年前,建康城,竟陵王府。
一對好友正在西邸秘閣校點書籍。
左右無人,互相消遣。
“哪天我當了皇帝,你來給我當秘書”蕭衍說。
“哪天我當了皇帝,你給我當侍衛(wèi)”任昉對回去。
任昉和蕭衍是打小認識的好友,都是竟陵王幕僚,任昉出身山東壽光高宦任氏家族,史稱“昉雅善屬文,才思無窮”,被叔父贊為“吾家千里駒”。
蕭衍出身皇室旁支,父親是齊武帝大將。
兩人都被竟陵王深深賞識和喜愛。
玩笑歸玩笑,當時齊高帝、武帝子孫多,不論怎么排,蕭衍都沒有當皇帝的可能性。
可歷史就是這么有趣。
3、由愛衍生的報復最可怕
齊武帝發(fā)現兒子魚復侯任上的不法事,派蕭衍父親去略作懲戒。萬萬沒想到,蕭衍父親臨行前受文惠太子密令,竟然殺了魚復侯,齊武帝大怒,“屢見辭色”,蕭衍父親“驚懼而死”。
此事在蕭衍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他恨齊武帝、太子,連帶恨上太子的胞弟、上司竟陵王。
難說父親的死,竟陵王會不知情。
人性深處的惡,冠以復仇的名義,會合理地、百分之百地釋放出來,齊武帝死后,蕭衍投靠了當朝太傅蕭鸞,幫蕭鸞殺皇帝蕭昭業(yè),屠盡皇族嫡系,連襁褓里的嬰兒也不留。
竟陵王就死在這次政變之中。
任昉與蕭衍,為此事有了心病和隔閡。
“竟陵王待我們不薄,你卻背叛了他!”
4、一個春風得意 一個憤恨難平
竟陵王死那年,任昉父母去世,任昉在家守孝。
接連失去三位重要的人,痛苦可想而知,重新入仕后,瘦了一圈,老腰帶都不能用了。
待齊明帝蕭鸞成功上位,任昉不怕死的寫了《啟蕭太傅固辭奪禮》,表示不會為蕭鸞效力。
在《為齊明皇帝作相讓宣城郡公第一表》里,任昉替蕭鸞自我檢討,把他說的一無是處。
蕭鸞大怒,但沒有殺他,只是讓他“位不過列?!?,至齊末都沒有升遷。
而好友蕭衍此時春風得意,到處領兵作戰(zhàn),迅速成了齊末數一數二的實權人物。
5、登頂權位頂端
齊明帝蕭鸞在位5年,死后沒有子孫,蕭衍趁勢而起,登基稱帝,廢齊建梁。成為南朝在位時間長達48年的梁武帝。
任昉被提拔成為秘書監(jiān),御史中丞,成為梁朝第一筆桿子。
當年的戲言,一語成讖。
任昉深受皇帝信任和重用,梁朝初建,禪讓文告幾乎都出自任昉之手。
任昉借機大力提拔寒門子弟,史稱“得其延譽者,率多升擢”,成為新一代文壇領袖,被人尊稱為“任君”。源源不斷有人請他幫忙推薦,一躍龍門,于是家門口“車轍日盛”,“衣冠貴游、莫不爭與交好”。
在這烈火著錦的榮光之時,任昉卻感到空虛孤獨,深夜里,夢見竟陵王化為白骨,白紙覆面,向他招手,陷入一種巨大的恐懼里面。
6、權力沒有帶來幸福
四十年間,宋齊梁三朝換代,走馬八個皇帝,數不清政變,流血、殺戮。
因為站錯陣營而人頭落地的不計其數。
人與人之間感情隨利益切換。
原本紅色的的情感,很容易就變成黑不見底的仇恨。
人性在這個過程里敗壞了,變得殘酷。
無法言說的恐懼和痛苦日益加深,同樣無法紓解的,還有昔日好朋友蕭衍的轉變。
7、梁武帝對文臣的敏感猜忌
蕭衍“六藝備閑、棋登逸品”,是南朝最有才的皇帝,但他本質薄情,少有真情流露之時。成至尊后,更猜忌敏感,文臣小心翼翼避其鋒芒。
為什么會“江郎才盡”,為什么才情驚艷的鴻儒,會做文辭不通的狗屁文章。
只有傻子劉峻,才會在在華光殿“會策錦被事”時,認真“請疏十余事”,蕭衍“不覺失色,自是惡之,不復引見”。
這種氛圍里,任昉的壓抑可想而知。
8、退出中樞,申請外放
生活已成消耗生命的噩夢,你會怎么選擇?
任昉做了決定,令梁武帝和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他上奏,申請外放州縣。
他不合作的態(tài)度,惹怒了蕭衍,才有了降職外放宜興。
清代進士潘宗洛有《彥升釣臺》云:"總有持竿垂綸者,難與風流太守同時論。"
任昉在宜興西氿湖畔垂釣,在丁蜀鎮(zhèn)撰寫奇詭故事《述異記》,在靈山秀水間,尋覓到了新的支撐和方向。
任昉精彩的一生,給足了生命滋養(yǎng),得知他逝世在新安任上,曾經的朋友蕭衍,摔落了手中綠瓜,哭的泣不成聲,在史書上留下難得的真情流露瞬間。
文: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