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將領(lǐng)耿恭立有戰(zhàn)功 為什么最后會被漢章帝下罪免官?
久經(jīng)風霜
耿恭是東漢名將,耿廣之子,好畤侯耿弇之侄。耿恭早年跟隨過竇固、耿秉等人,慢慢展現(xiàn)出了將帥之才。此后耿恭兩次率軍擊敗北匈奴,立下戰(zhàn)功,回朝后升為騎都尉。當時耿家的三位將領(lǐng)耿弇、耿恭、耿秉都十分出眾,但耿恭最后卻是被下罪免官,強行送回原籍處。歷史上很多武將雖然在戰(zhàn)場上總能鋒芒畢露,但往往就是栽在了官場上,耿恭最后為何會落得一個這樣的下場呢?
耿恭堅守西域,寧死不屈,最終率領(lǐng)僅剩的13個將士回到玉門關(guān)??梢哉f,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是最能體現(xiàn)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與精神的一次行動。
然而,當耿恭于76年回到洛陽,兩年后的78年,漢章帝卻把他抓捕入獄,削奪他一切職務(wù),并把他攆回老家,從此永不敘用。這是怎么回事呢?
“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當年漢朝在西域打下車師國,并把車師分成前、后兩部分,分別由關(guān)寵和耿恭擔任戊己校尉,各自帶著幾百人駐守。后來,北匈奴領(lǐng)兵來犯,殺掉車師后國國王,逼迫車師后國投降,一起圍攻耿恭駐扎的金蒲城。后來,當耿恭退守到疏勒城后,北匈奴與車師后國聯(lián)軍,又把疏勒城團團圍住。
在此期間,耿恭和敵人斗智斗勇,多次打敗了敵人的圍攻。同時,克服了城中缺水、缺糧等各種困難。最終,在東漢援軍的幫助下,數(shù)百人只剩13人回到玉門關(guān),回到洛陽。
可以說,耿恭的故事是讓人蕩氣回腸的,耿恭的精神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然而,為什么僅僅兩年后,漢章帝就要那樣對待耿恭呢?
我們先來看看,耿恭回去以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耿恭回到洛陽后,漢章帝封他為騎都尉。77年的時候,漢章帝提拔他為長水校尉。同年8月,金城和隴西的羌人造反。漢章帝派代理車騎將軍馬防和耿恭率軍前往平叛。耿恭屯守枹罕,多次和羌人作戰(zhàn),打了不少勝仗。
78年秋天的時候,馬防組織和羌人進行了一場布橋大戰(zhàn),讓羌人一萬多人投降。此后,馬防回朝,耿恭留下來,繼續(xù)和沒有投降的那些羌人作戰(zhàn)。最終,耿恭讓沒有投降的13個部落數(shù)萬羌人全部投降,耿恭建立大功。
根據(jù)《資治通鑒》的記載,這時候,本來和耿恭有仇的馬防讒陷耿恭,說他“不憂軍事,被詔怨望”。于是,漢章帝抓捕耿恭,罷免了他一切職務(wù),并押回老家。最終,耿恭老死家中。
漢章帝嚴厲處置耿恭的理由是非常奇怪的,他全憑馬防說的“不憂軍事,被詔怨望”,就給了耿恭處罰。也沒見他做過什么調(diào)查研究。所謂“不憂軍事”,就是不留意軍事。不留意軍事,他還能讓13個部落的數(shù)萬羌人投降嗎?再說了,能以數(shù)百人孤城抗擊北匈奴及車師后國聯(lián)軍的強大進攻,不愧為一代名將的耿恭,是個不留意軍事的人嗎?至于“被詔怨望”,就是說耿恭接到圣旨的時候,發(fā)牢騷。耿恭有什么牢騷可發(fā)呢?如果耿恭真的發(fā)牢騷,那么他為什么會發(fā)牢騷呢?漢章帝究竟把情況搞清楚沒有呢?
其實,當耿恭在西域被圍困的時候,漢章帝就沒打算救他。當時包括司空第五倫這樣的大臣都說,太遠了,而且勞師動眾,根本沒有必要救援。最終,還是司徒鮑昱說了一番話:“今使人于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nèi)則傷死難之臣。令權(quán)時后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fù)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鮑昱的話說得明白,如果不救的話,將來就不會有人為朝廷賣命了!大約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漢章帝最終才不得不出兵。
耿恭最終回到洛陽以后,漢章帝雖然對他進行了封賞,但是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對待,沒有封為將軍,更沒有封侯。而耿恭可歌可泣的行動,就算是封個侯,在全國做一個榜樣,也是應(yīng)該的。
那么,漢章帝為什么要薄待耿恭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忌憚耿恭功高,害怕耿恭功高后,對他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威脅。
可以說,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在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是振奮人心的。而耿恭的名氣,也變得非常大。這肯定讓漢章帝擔憂不已。恰好馬防又饞陷他,可以說這正中漢章帝下懷,因此不加調(diào)查,便撤了耿恭一切職務(wù),還永不敘用。(至于馬防的饞陷,是不是漢章帝授意的,這就不得而知了。)
古代帝王的狹隘,也真是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