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一般父死娶母兄死娶嫂 冒頓單于為什么又沒取后母呢?
日久見人心
說到匈奴人其實也還是挺有意思的一個的民族的,他們非常的強大而且韌性十足,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我們今天給大家說說這個人匈奴人另外一面,話說匈奴人好像有個習(xí)俗,那就是父親死了你做兒子的就得娶母親,兄弟死了你就得娶嫂子,看到這有的人已經(jīng)驚嘆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有歷史淵源的,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人卻不這樣做,那就是冒頓單于他反而沒有娶自己的后母,那么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跟隨小編揭秘分析看看吧!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的一開篇,就介紹了匈奴人的來源和習(xí)俗。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匈奴人是「夏的苗裔」。
眾所周知,夏是中華歷史上家天下開始的時代,夏禹的兒子夏啟打敗了夏禹指定的繼承人后,繼承了華夏的最高權(quán)力,并從比結(jié)束禪讓制,開啟了父傳子的家天下時代。
苗裔就是后裔的意思,所以,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其實匈奴人的夏禹、夏啟的后代,他們是夏王室的后裔,后來因生活所迫,遷居到漠北的草原生活去了。
草原生活艱苦,屋子困乏,所以匈奴人也發(fā)展出和中原人不大一樣的習(xí)俗,比如「收繼婚」這種在中原只是小范圍存在的婚俗,在匈奴人那里卻很流行,幾乎是婚姻的標配。
匈奴人的收繼婚是怎樣的呢?具體來說,就是父親去世以后,兒子把父親的妻子收為妻子,當(dāng)然,拋出他的親媽;兄長或弟弟去世后,活著的兄弟則把死去的兄弟的妻子娶過來做妻子。司馬遷的原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為什么這種收繼婚在匈奴人中無比流行呢?
我在別的文章中試圖分析過,匈奴人的生存環(huán)境比較惡劣,醫(yī)療、科技水平都很落后,對抗大自然和其他部落的最好辦法便是多生,只有生更多的兒子,才能有更多的兒子活下來,只有更多的兒子活下來,自己的家族和部落才能得以壯大。
但是生兒子這事,不能只靠男人自己啊,還得有女人的配合才是。
于是,女人,尤其是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便是匈奴人最重要的資源,任何一個男人,只要身強力壯并有一定的財產(chǎn),總是會想辦法得到更多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
這種情況下,縱使一個正處于生育巔峰期的女人有著貞潔觀念,幻想著從一而終,也是不現(xiàn)實的,她們必然會被其他的男人爭奪去,就算她們尋死覓活,最終也只不過像祥林嫂那樣,腦袋磕出個洞,用香灰敷一下,在迷迷糊糊中就被男人給那個了。
既然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早晚得再嫁,為什么不繼續(xù)嫁給夫家的其他男丁呢?一方面原本就熟,多少有些感情在,另一方面,夫家的男丁也能養(yǎng)育自己和死去的丈夫生的孩子。
但是,雖然這種繼婚制在匈奴人很流行,匈奴的一代雄主冒頓單于卻沒有按照這種婚俗把自己的后母娶了,這是為什么呢?
是冒頓的選擇太多,不屑于自己的后母嗎?不應(yīng)該啊,后世嫁到匈奴的王昭君,也在丈夫呼韓邪單于去世后,嫁給了呼韓邪的兒子。
是冒頓嫌棄自己的后母嗎?似乎也不應(yīng)該啊,冒頓的父親頭曼單于,就算再沒眼光,娶到家中的媳婦,也差不到哪去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啊,冒頓這個后母,是頭曼單于的最愛,她為頭曼單于生了一個兒子,頭曼單于很喜歡,頭曼單于還想著,等自己百年之后,把單于的位子傳給這個小兒子呢。
要知道,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太子,是法理上的繼承人,但頭曼竟然想把單于的位子傳給小兒子,冒頓能不記恨嗎?所以呀,冒頓殺掉父親頭曼單于后,就把這個后母也給殺掉了。
或許他的這個后母曾經(jīng)幻想過,可以按照匈奴人的婚俗,再嫁給冒頓,用自己的生育能力,換回一條命,不過可惜得很,冒頓沒給她這個機會。
參考資料:《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