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蠱毒是真的嗎?盤點十大殺人于無形的恐怖蠱術(2)
Abbott
泥鰍蠱
這種湘西蠱毒將泥鰍浸在放有竹葉和蠱藥的水中,即成有毒的泥鰍,有些造蠱者強調必須在農歷五月五日(端午日)聚置毒蟲,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氣最盛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蠱者會讓客人食煮過的毒泥鰍,食后腹部內會覺得有三、五條泥鰍竄動,有時下達肛門、有時上沖喉頭。如果不醫(yī)治,只有死路一條。
篾片蠱
蔑片蠱是將下毒的竹篾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放在路上。如果有人不小心踩著,蔑片就會跳扎進人的腳跟,使人痛得很厲害。再過不久后,蔑片就會進入膝蓋處,這時人的腳就會像鳥爪一樣細小。中此蠱術者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嗚呼。
《驗方新編》認為破解這種湘西蠱毒,宜用雄黃、蒜子、菖蒲生咬,滾水送下,得吐與瀉自愈。再用雄黃末五錢,蒜子、菖蒲各一斤,同搗爛,置滾水內,洗腳膝數(shù)次,自愈。飲食諸物可不忌也。
石頭蠱
下蠱者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練成。他們將石頭蠱放在路上,石頭蠱能夠自個行動并且發(fā)聲,如果有人路過,這塊石頭就會跳上人的身體,或者進入體內。中此蠱術后肚子會發(fā)硬如石,3-4個月后石頭就會移動并響動,它時而進入雙手,時而進入兩腳,大便結秘,人也越來越消瘦。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驗方新編》用雄黃、蒜子、菖蒲、滾水生咬吃,得吐與瀉自愈。不用戒葷鹽,愈后仍戒魚蝦等一二年。
疳蠱
疳蠱又叫 “放疳”、“放蜂”。據說兩粵的人最善于用這種湘西蠱毒。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發(fā)等研末為粉,置于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毒藥。將疳蠱放在酒、肉、飯、菜內給人食用,或者是放在路上,路過者踏著即入身,藥粉會粘在腸臟上,使人腹部脹痛難捱,極欲上吐下瀉。
癲蠱
傳說多是壯族所為,于半夜把毒蛇埋入土中,一般用兩條不同的毒蛇,四十九天后取出,密封后于蠱神像前每日禮拜,每到夜里悄悄放到三岔路口,太陽未出來前必須拿回,如此又四十九天后,此湘西蠱毒已成,可取菌以害人。
中癲蠱者,一般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特別飲酒時藥毒就會發(fā)作,忿怒兇狠,就像瘋子一樣。最常見下蠱辦法是手上涂上癲蠱,輕輕拍下要下蠱人的肩膀,此人約三天內必定癲狂而病,病后不死也會變成神經病,因癲蠱會破壞影響人的神經系統(tǒng),大多中癲蠱者總被誤認為精神分裂癥。癲蠱一般醫(yī)院就可以醫(yī)治,所以屬于最低級蠱術,中蠱者只需要用菊花,竹心,松果,蓮葉煮水立刻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