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解釋“恕”字?這背后隱藏著最高級的善良
一點點的藍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時常會和自己的弟子們討論一些為人處世的準則。有一次孔子就解釋了“恕”字的含義,“恕”一般被認為是原諒,寬恕的意思,不過孔子是將“恕”分成了三層含義,這背后就隱藏了待人處事的最高境界。實際上我們在這個社會中,與他人打交道是在所難免的,而高情商的人往往就能處理好各種關系,如果情商太低不僅不討人喜歡,可能還會吃些暗虧。
春秋時期,有一次孔子在給弟子講學,有一個學生問道:“先生能否用一個字,作為弟子們終身為人處世的準則?”
孔子聞罷,隨口說出了一個字:“恕”。關于恕的含義,總共有3層意思。1、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也就是“將心比心”;2、寬恕和原諒;3、客套話,請對方不要計較。
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第二種,寬恕和原諒。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恕字還有一層含義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于他人?!币布词恰凹核挥?,勿施于人”!
當時孔子說出一個“恕”字,也意在告誡弟子們:人生在世,要學會換位思考,在要求別人做事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愿意這樣做,沿襲至今便成為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級別的善良,是可以化敵為友的處世哲學,是常懷感恩善待眾生的人生頓悟,也是高情商、高智商的表現。
談及將心比心,在北魏年間,還曾有這樣一則故事,在向世人宣揚著“將心比心”的道理。當時,在西域有一個小國名為“波羅奈國”,這個國家為了保證健壯勞力的口糧供給,出臺了一項很奇葩的禁令:但凡家中父親年過60以后,后人就得給他換上破鞋子,讓他吃著粗劣的食物看守庭院,如不照做即要遭受律法懲罰。
話說,當地有一對兄弟,他們的父親已年過60了。有一天,哥哥對弟弟說:“你給父親換一雙破鞋子,讓他去看門吧。”
弟弟隨后拿了三雙破鞋出來,哥哥奇怪地問道弟弟:“為何要多拿兩雙破鞋子?”
弟弟回復道:“你我以后也要老,到那時我們的兒子也會讓我們穿著破鞋去看門。所以我就將我們需要的破鞋也找來了。”
哥哥一怔,弟弟接著說道:“只要這種不孝順老人的習氣存在,我們遲早都要面對這樣的境況?!保S后兄弟倆來到了王宮,向國王闡明了心聲。
國王聞罷后想到自己將來也會年過60,如果依此政令,身為國王難道不應該為子民作出表率嗎?到時候他不是也要穿著破鞋子去看守宮門?
于是,波羅奈國廢除了這種風俗,教導全國子民們要學會感恩,孝順父母。這個世上的任何說教,都沒有將心比心的感受更令人頓悟。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我們騎車時,討厭那些不避讓的汽車司機;當自己開車時,卻對那些占道行駛的騎車者使勁按喇叭;員工吐槽老板摳門沒人性,老板們感嘆員工混日子玻璃心。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人際關系不和諧的時候,這種狀況大多是源自彼此缺乏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造成的,也就是沒有做到“將心比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學會將心比心,才是上等的情商,才是最高級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