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最經典的詩詞是哪一首?
耍大牌
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這是蘇軾傷心的一天,因為此時的蘇軾在密州夢見了已經離世的愛妻王弗,于是便寫下了一首最為講點的千古傳誦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北宋詩人,“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說此詞“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說到悼亡,回顧中國文學史,自《詩經》以來,就已經出現(xiàn)過悼亡詩。
直到蘇軾的這期間,比較出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以及晚唐的李商隱。
他們的悼亡詩,均是追憶往昔,思念之情痛徹入骨,讀之無一不令人心痛。
而用詞來寫悼亡,則是蘇軾的首創(chuàng)。
同時蘇軾的這首詞也和前人的表現(xiàn)方式不一樣,蘇軾的表現(xiàn)藝術獨具特色。
他以記夢的方式,去抒發(fā)自己對亡妻真摯的感情,或許他也常?!叭沼兴?,夜有所夢”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說記夢,實際上也僅下片五句陳述夢境,其余均是直抒胸臆。
而詞的開篇三句,就直接把心情排空而下,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十年的陰陽兩隔,蘇軾對亡妻的情感,對她往昔的一幕幕,“不思量,自難忘”。
而這十年更是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屢受排斥的十年,仕途上遭受壓制,悲憤交加。
或者就是這個時候,自然會想起,蕙質蘭心,通明事理的王弗。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兩句任何時候讀來都令人倍感凄涼,蘇軾把它寫的極為沉痛。
事實上也如此,即便亡妻的墳墓就在眼前,但生死有別,又如何話凄涼呢?
都說相思容易催人老,這種生離死別,就更為明顯了。蘇軾才四十歲,就已經“鬢如霜”了。
通過對自己形象的描繪,增加了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同時這份感情又是如此沉痛。詞的意義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
下片的頭五句,是蘇軾夢中的情景。
仿佛他又回到了舊時和妻子兩人相聚的地方,妻子的容顏和神態(tài),依稀當年。
夢中的妻子,更是在窗前梳妝打扮,美好的記憶一幅幅展現(xiàn)。
其實回憶越是美好,現(xiàn)實越是沉痛,“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限的凄涼。
詞的結尾,自夢境回到現(xiàn)實,蘇軾設想妻子在明月之夜一個人的凄涼幽獨,恐怕是柔腸寸斷了吧?
這里的絕妙之處,蘇軾并不說自己如何,反而說對方如何,是整首詞更加意蘊,讀起來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又讓人覺得凄清幽獨,黯然魂銷。
縱觀全詞,蘇軾運用虛實結合、白描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別具一格地表達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這份哀思,跨越了時間,跨越了空間,甚至跨越了生死,后世之人無一不對他們的夫妻之情而感到哀惋和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