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皇帝列表有哪些?
熙華醬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rèn)為夏朝共傳14代,17后(夏統(tǒng)治者在位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xù)約471年,為商朝所滅。那么夏朝皇帝列表有哪些?
1、夏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后世尊稱大禹,夏后氏首領(lǐng),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
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后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xiàn)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xì)v代帝王都有來禹陵祭禹。
2、夏朝皇帝姒啟,在位年不詳,姒禹之子。姒禹病死后,姒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后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yōu)椤笆酪u制”的第一人。
繼位后,姒啟又通過甘之戰(zhàn),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nèi)的反對勢力。姒啟在位晚期,發(fā)生武觀之亂,政局動蕩。姒啟驕奢霪逸,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3、姒太康,夏代君主,生卒年不詳,姒啟長子,姒啟病死后繼位。姒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姒啟享樂,即位后生活比姒啟還腐敗,只顧飲酒游獵,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后羿奪去國政。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
4、姒中康,一作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姒啟之第四子,姒太康之弟,后羿廢黜姒太康后立其為王。共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縣西池下村)。
5、姒相,姒中康之子。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繼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兒子澆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
6、夏朝后羿本稱“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義指知識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傳承?!棒唷笔恰吧鋷煛敝x?!八爵唷笔恰笆酪u的射師”。在帝嚳時代,當(dāng)時一位射師被任命為羽林軍教頭。此后這一顯赫職務(wù)就在該家族內(nèi)部世代傳承。
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為羽林軍教頭的司羿發(fā)動宮廷政變(此即“射日”),攝取夏政,史稱“后羿”(“后”由“司”字改造而來,意思是“世襲的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殺。寒浞要繼承后羿的權(quán)位,按當(dāng)時習(xí)俗,應(yīng)該烝娶羿妻嫦娥。嫦娥奔月,入住“廣寒宮”,這就是“寒舍”,即“寒浞之舍”。
后羿,又稱“夷羿”是夏朝東夷族有窮氏首領(lǐng)、有窮國國君,他也是一個射術(shù)高超的英雄。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繼位。不久,后羿驅(qū)逐了相,自己當(dāng)了國王,是為夏朝第六任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殺。
7、夏寒浞(前2035--2004)元年甲戌,在位32年。夏朝第7代帝王。
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BC2079年),父母從小驕慣于他,任由他胡作非為。別人有好吃的東西他便搶了來吃,別人有好玩的東西他便搶了來玩,打東鄰罵西舍是他的家常便飯,別人和他理論,他便仗著體壯力大拳腳相加,十幾歲時就攪得四鄰不安。
族人紛紛遣責(zé)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見他鬧得實在不像話,不得不批評他幾句,誰知他竟把父母捆起來照樣出去為非做歹。鄰居們只好告到族長(諸侯國君)那里,族長大怒,下令將寒浞驅(qū)逐出境,永遠(yuǎn)不準(zhǔn)再回寒國。當(dāng)時寒浞只有十三歲。
8、夏帝少康(前2003--1983)元年丙午,在位21年。夏朝第8代帝王。夏帝相之子。
少康公元前1940年—前1880年在位。少康,相的兒子,母親為有仍氏(今山東省微山縣)人。他是相的遺腹子。相被迫自殺時,少康還沒有出生。母親后緡氏當(dāng)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yán),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濟(jì)南東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長大后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眾一旅(500人)。積極爭取夏眾與夏民,志在復(fù)國。后在同姓部落斟灌與斟鄩的幫助下,與舊臣靡等人合力,攻滅了寒浞,恢復(fù)了夏王朝的統(tǒng)治,少康還都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書中所稱的少康中興。
少康后遷都于原(今河南濟(jì)源西北)。父帝相被殺,母后緡逃至有仍而生少康。后奔虞。少康以汝艾伐殺寒澆,伯靡殺寒浞而復(fù)國。十八年,遷于原。在位六十一年。
9、夏杼(前1982--1966)元年丁卯,在位17年。夏朝第9代帝王。夏帝少康之子。杼夏第九代君主,名字一作杼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杼在位期間發(fā)明一種用獸皮做甲?!都o(jì)年》:帝或作帝寧,居于原。五年,遷于老丘。在位十七年?!兜弁跏兰o(jì)》曰:帝寧,后杼,在位十七年?!夺屖匣拧疯淘谖皇吣?。
10、姒槐,又名姒芬,夏主姒予之子,名君少康的孫子,夏帝槐(前1965--1922)元年甲申,在位44年。夏朝第10代帝王。夏帝杼之子。
槐是杼之子,杼病死后繼位,后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其子芒?;痹谖黄陂g,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等,擴展了夏朝的勢力。
11、夏帝芒(前1921--1864)元年午辰,在位58年。夏朝第11代帝王。夏帝槐之子。夏芒,帝槐之子,槐駕崩后其子芒繼位,舉行了隆重的祭黃河儀式。除了把豬、牛、羊沉于河中,還豁出老本,把當(dāng)年舜帝賜給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誠。這就是“沉祭”,一直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儀式。
祭河之后,芒又跑到東海之濱游玩,捕捉到了一條很大的魚,群臣向芒稱賀,認(rèn)為是河神所賜,可永保太平。《紀(jì)年》也作帝荒,在位五十八年?!队[》八十二引《紀(jì)年》、《路史·后記》十三注引同作五十八。《紀(jì)年》曰:后芒即位年,芒陟位五十八年。
12、夏帝泄(前1863--1843)元年丙寅,在位21年。夏朝第12代帝王。夏帝芒之子。芒死后繼位,泄在位期間,東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來朝謁見,接受了泄的爵命。這說明夷族已經(jīng)承認(rèn)了夏朝的統(tǒng)治。在位21年駕崩,葬于安邑附近。《路史·后記》作二十一?!都o(jì)年》曰:帝泄二十一年。
13、夏帝不降(前1842--1784)元年丁亥,在位59年。夏朝第13代帝王。夏帝泄之子。不降,泄之長子,扃的哥哥,孔甲的父親,泄駕崩后繼位。不降是夏朝第13任國王。即位后第6年討伐了九苑。不降晚年,因為兒子孔甲性情乖僻,擔(dān)心他治理不好國家,決定改變從啟以來實行的傳子制度,傳位于弟扃。
這種將王位讓給兄弟的方式,史稱“內(nèi)禪”。在位59年,不降駕崩后,葬于安邑?!都o(jì)年》: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都o(jì)年》曰: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五十九年?!夺屖匣拧凡唤翟谖晃迨拍辍?/p>
14、夏帝扃(前1783--1766)元年丙戌,在位18年。夏朝第14代帝王。夏帝泄之子扃,泄之次子,廑的父親,不降的弟弟。受兄內(nèi)禪而繼位,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紀(jì)年》作在位十八年。
姒扃(前1745年---前1725年),姓姒,名扃,一作喬、高陽或胤甲。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的第十四任帝王(一說第十二任)。他的祖父是姒芒,父親是姒泄,他的哥哥是姒不降。受兄內(nèi)禪而繼位。都城在西河。據(jù)說即位后天空中妖光連續(xù)出現(xiàn)十天。扃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廑繼位。
15、夏帝胤甲(前1765--1746)元年甲辰,在位20年。夏朝第15代帝王。夏帝扃之子。廑,又名胤甲,扃之子。扃駕崩后繼位。在位20年,駕崩葬于安邑。廑在位時,商的勢力已崛起,夏的國勢又趨衰落,退居于西河(湯陰)。夏王廑的得名來自他當(dāng)政的時候,夏天天大熱異常,人民熱渴難耐,而當(dāng)朝夏帝卻居住在夏季別墅,獨自納涼,故被人民譏諷為“廑”。《御覽》引《帝王世紀(jì)》作二十一年。
《紀(jì)年》作帝僅,一名胤甲,居西河,在位八年?!队[》引《帝王世紀(jì)》作二十年?!兜弁跏兰o(jì)》曰:帝廑,一名頊,在位二十年。《釋氏稽古》廑在位二十年?!督癖局駮o(jì)年》廑元年甲辰在位20年。
16、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夏朝第16代帝王。夏帝不降之子。夏王孔甲,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后病死,由他繼位??准自谖黄陂g,肆意霪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lǐng)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p>
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篤信鬼神??准仔郧楣云В覆唤蹬滤卫聿缓脟?,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nèi)禪給扃,扃死后傳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在位9年,病死,葬于三崤山?!都o(jì)年》作:居西河,九年亡?!督癖局駮o(jì)年》孔甲甲子在位九年。
17、夏帝皋(前1736--1725)元年癸酉,在位12年。夏朝第17代帝王。夏帝孔甲之子。皋,孔甲子??准姿篮罄^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寧縣境內(nèi)。皋在位時,遷都于澠池(澠池縣)?!堵肥贰纷魇荒?。今本竹書紀(jì)年皋11年。
18、夏帝發(fā)(前1724--1707)元年乙酉,在位18年。夏朝第18代帝王。夏帝皋之子。發(fā),皋的兒子。他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jīng)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nèi)政不修,外患不斷,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jìn)一步衰落。今本竹書紀(jì)年發(fā)元年乙酉18年?!端{(lán)家族譜》夏帝發(fā)十歲癸巳,帝發(fā)十三歲丙申。
發(fā),也稱為“帝發(fā)”“夏王發(fā)”,生卒年不詳,皋之子。皋病死后即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19、夏帝桀(前1706--1664)元年癸卯,在位43年。夏朝第19代帝王。夏帝發(fā)之子。桀,在位43年夏朝最后的一個國王,發(fā)子,又名癸、履癸,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發(fā)駕崩后桀繼位,為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建造許多豪華宮殿,無休止地征發(fā)百姓,強迫他們勞役。
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在位43年,國亡,被放逐而餓死,葬于南巢臥牛山(安徽省巢縣)《紀(jì)年》:一名癸,居斟鄩,為商敗于鳴條,放于南巢,夏亡。今本竹書紀(jì)年桀元年癸卯?!此{(lán)家族譜〉履癸十三年乙卯履癸三十一年癸酉。
關(guān)于夏朝皇帝列表有哪些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