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政治有什么影響
子謙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時期官員、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網(wǎng)友們知道蘇轍政治有什么影響嗎?
蘇轍
1、蘇轍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認(rèn)為青苗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棰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王安石聽后,亦頗覺有理。
2、宋哲宗初年”元祐更化“,蘇轍在京師,多所論議。當(dāng)時司馬光變熙寧之法,廢除雇役法,恢復(fù)差役法,蘇轍極言不可。他的這類政治主張,與其兄蘇軾基本相同?!端问贰贩Q其“論事精確,修辭簡嚴(yán),未必劣于其兄。”
3、但在對夏政策上,蘇轍力贊司馬光妥協(xié)、退讓的方針。在他支持下,宋方割還西夏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但未能換取和平,西夏仍不斷侵?jǐn)_,妥協(xié)政策失敗。
4、在回河之爭中,蘇轍與右相范純?nèi)实戎鲝埦S持北流,反對文彥博等回河?xùn)|流之議復(fù)起。蘇轍雖多次上疏反對,但以高太后為主的中樞始終傾向東流,雖時停時作,至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河水已大部東流。紹圣元年(1094年),“盡閉北流,全河之水東還故道”。這次黃河回復(fù)東流,不過僅僅五年時間,至元符二年(1099年),黃河于內(nèi)黃決口,東流斷絕,主流又趨向北流,仍至乾寧軍一帶入海。積極主張回河的吳安持、鄭佑、李仲、李偉等被朝廷加罪,結(jié)束了第三次回河的爭論。
以上就是對于蘇轍政治有什么影響的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