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怎么死的?
睿范
關(guān)于隋文帝楊堅的死,目前學(xué)術(shù)界大致形成兩種觀點:一是病逝即正常死亡。二是楊廣授意弒殺屬他殺。
公元618年7月隋文帝楊堅駕崩,隋文帝在位期間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jié)用安民,創(chuàng)開皇盛世,為一代英主。但其死因撲朔迷離,兩種說法:其一年老病死即正常死亡。其二:楊廣授意弒殺即非正常死亡。由于后來隋煬帝楊廣被視為桀紂一樣的暴君昏君,名聲很臭,所以隋文帝非正常死亡的說法被普遍認同。但其實弒殺之說也是疑點重重。
弒殺之說也有三個版本,一是被毒死,二是被亂刀砍死,三是不明所以的死亡。
為什么楊堅會慘遭橫死呢?是楊廣早有預(yù)謀,還是突發(fā)事件呢?三個版本的史料所載基本一致,即是楊廣的一次不檢點行為導(dǎo)致的突發(fā)事件,隋文帝楊廣病重,身為太子的楊廣進宮侍奉隋文帝,但楊廣不顧病危父皇的死活,卻色迷心竅欲對文帝寵愛的宣華夫人(《隋書》《通歷》載)或容華夫人(《大業(yè)略記》載)強行無理,夫人不從,遂告知文帝,文帝大怒隨即要宣廢太子楊勇進宮以托后事,楊廣知道事情敗露,趕緊命太子右庶子張衡弒殺文帝。要從楊廣的個人品行來看,調(diào)戲文帝夫人之事極有可能為真實的,但我們也要看看這兩位夫人是否真敢告發(fā),《隋書》載:甲辰,上以疾甚,臥于仁壽宮,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甲辰日文帝已經(jīng)病危,自知時日不多,就召集百官流淚話別,三天后的丁未日文帝即駕崩。無論是宣華還是容華夫人也好,病篤的文帝楊堅即將死亡,而正值壯年的太子楊廣即將即位為君,為自身謀是忍辱還是告發(fā),我想宣、容兩位夫人自然會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況且在楊勇與楊廣的太子之爭時,宣華、容華都曾極力推薦立楊廣為太子,可以說兩人都是站在楊廣隊列里的人,現(xiàn)在為一時之辱而反正,前期的努力豈不作廢,再者廢太子楊勇會饒過她們嗎?史載楊勇仁慈或許既往不咎,但此時楊勇已被廢多時,無兵無權(quán),滿朝文武大多為楊廣之人,楊勇已無勝算,況且兩位夫人都曾經(jīng)歷過改朝換代之變,因為她們都是南陳人,宣華夫人還是南陳公主,夾縫里求生存的本領(lǐng)自是深諳。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重要人物即張衡,因為弒殺之說無論哪個版本的實際執(zhí)行人都是他,《隋書》載張衡幼懷大志,有耿直之風(fēng),他曾免冠披發(fā)勸諫北周武帝,因為北周武帝在太后喪事期間要外出打獵,此舉有悖人倫綱常。張衡對此事看法尚且如此,如果讓他親自去做忤逆弒殺之事,本人覺得有很大的商榷余地。但本人也不想就此為弒殺之說徹底翻案,因為無論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所以疑竇重重其總有一些蛛絲馬跡使人浮想聯(lián)翩。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張衡為什么在每個版本中都是劊子手的原因,楊廣即位為帝后,對張衡大加封賞,之所以封賞其一為楊廣能被立為太子,大多計謀都出自于張衡,其二楊廣于張衡為故交好友,至于有沒有弒殺文帝之功,就不得而知了。后張衡因勸諫楊廣不要大興土木而失寵,繼而又被小妾告發(fā)誹謗朝廷,被楊廣賜死家中。但張衡臨死之時說出了一段使其成為弒殺文帝兇手最大嫌疑的話,《隋書》載張衡臨刑大言:我為人做何物事,而望久活。意思就是我為別人做了什么好事呀,竟希望長久的活著。不難看出,此段話可理解為:我張衡為楊廣做了很多壞事,到現(xiàn)在該殺人滅口了,還期望長命百歲?但也可以理解為隋煬帝楊廣即位后驕奢霪逸,大興土木,發(fā)動戰(zhàn)爭,致使民不聊生,農(nóng)民起義四起,身為人臣的張衡不能勸諫,還期望長久的活著嗎?
翻開中國史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蹊蹺之事,如趙匡胤的斧聲燭影,建文帝面對朱棣圍城居然逃跑之說,雍正在皇宮內(nèi)院被刺死等等,其實仔細研讀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為史家故布疑陣,后人又多方臆測之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