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什么意思?
白玉
在很多歷史小說當中,經常有提起宦官這個稱呼,不少人產生了好奇,就想知道宦官究竟是一種什么官職,這種宦官都有哪些人去擔任,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簡要回答
宦官(俗稱“太監(jiān)”)是中國古時候專門供皇帝及其皇族役使的一種官員,自從東漢時期開始,官宦則全部由閹人擔任。
詳細內容
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仆,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后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太監(jiān)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jiān),少監(jiān),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jiān)被稱為“太監(jiān)”。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jiān)。
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jiān),“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jiān),主官均稱太監(jiān),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jiān)之名。清始以太監(jiān)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jiān)遂為同義詞。
宦官稱“太監(jiān)”,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jiān),少監(jiān)。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jiān)。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jiān)”,太監(jiān)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宦官在中國出現的很早,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周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于宦官的記載。